黃玉新
(寧夏吳忠市鹽池縣第一小學,寧夏 鹽池 751500)
體育教育是基礎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立足學生的身心協調發展需求,小學體育教育改革也在不斷深化。為了落實體育教育目標,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者需要以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作為依據,合理設計教學過程,使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獲得顯較好的體驗,為其持續性參與體育運動提供助力。結合目前小學生參與體育教育活動積極性不足的問題,教育工作者確實需要進一步做出新的教學策略分析。
體育教育不受重視是應試教育機制存在與發展帶來的必然結果,部分學校的體育課程甚至被文化課占據,學生已經脫離體育課堂。以文化課主導課程考試的應試教育模式下,學校和社會都以學生的文化課成績作為評價其學習效果的標準,體育課程無法在提升學生身體素質上發揮應有的作用。
也是由于體育課程邊緣化的原因影響,小學體育課程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很多小學學校在體育器械、教法研究上都不夠重視,導致課程缺乏有效規劃,體育教學方法傳統,學生在缺乏引導的教育環境下難以充分參與到體育教學實踐中去,體育教育目標達成也比較困難。
小學生的年齡層次決定了他們比較貪玩,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融入游戲活動可以助力體育教育目標實現。一方面,體育游戲可以幫助激發學生興趣,另一方面體育游戲兼具趣味性和教育功能,學生在娛樂的過程中也可以學到體育知識技能,養成良好的體育精神[1]。我在指導體育教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也致力于結合教學需求設計游戲環節,如為了鍛煉學生彈跳能力,引入“小兔賽跑”的游戲,學生分組競賽,利用腳踝夾住一個沙包,向前跳躍行走,到達目的地之前沙包不可以掉落,小組成員以接力形式全部走到終點之后用時作為成績,用時較少的小組獲勝。學生在小組合作游戲中獲得比較好的體驗,逐漸對體育課程產生了期待。
情景教學方法的應用就是利用語言或者實物以及多媒體給學生提供和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學習環境,營造一種氛圍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為構建生本課堂提供助力。小學體育教學中,構建教學情景能夠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束縛,給學生獲得良好學習體驗的機會,情景對學生的情緒有帶動作用,將學生迅速帶入到教學活動中去[2]。例如,在前滾翻運動教學中,首先我講解前滾翻動作技巧,然后結合多媒體給給學生展示網絡素材,展示前滾翻教學視頻,引導學生掌握技術要領,之后設定《熊出沒》的情景,前滾翻逃脫李老板追捕,學生在我設定的情景中感到這項訓練的趣味性,大家在笑聲和打鬧中完成任務。教學情景給了學生激發想象力的機會,適合小學體育教育形勢,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上起到的作用很顯著。
趣味性教學模式影響下的小學體育運動要求教師能夠積極應用多種教學形式,促進教學內容的多樣化發展,避免單一的教學內容使課堂過于枯燥[3]。比如足球基本的技術包括運球、傳球、停球和顛球等,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可以立足不同運動技巧的訓練需求給學生提供學習思路。如在練習踢球準度的時候可以設計射門游戲,結合游戲學習腳內側踢球的部位及踢球的方法;繞標接力、繞標射門比賽都可以融入到訓練項目中,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強化運球和控球能力訓練,同時提升體育運動形式的趣味性和靈活性,在多變的教學活動形式下,學生能夠獲得新鮮感,不至于產生疲倦心理。
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各有不同,在不同的運動項目上學生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和天賦都是不一樣的,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中我們對個性化和差異化教育理念關注的不足,導致“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新課改提倡落實生本教育理念,因此在指導小學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我們也開始關注利用個性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運動潛力的教學思路應用[4]。男同學可能比較擅長球類運動、在田徑運動上也更具爆發力,女生就比較喜歡健美操、跳繩運動,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學生的運動能力差異和興趣差異為依據,將多元化的運動項目融入到體育課程中去,給學生提供協調發展和潛能激發的機會,引導學生接觸多樣化的體育運動項目,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樹立起終身體育意識。
健康的體魄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小學階段是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重要時期,在養成體育運動習慣和培養體育興趣上,小學體育教師都要做好引導,承擔現代體育教學任務,給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服務。綜上,小學體育教育在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提升上起到了顯著作用,當前的小學體育教育活動中,學生學習興趣不足的問題是造成學科教學質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本研究立足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了激發學生體育運動興趣的方法,希望上文論述可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