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宇
(吉林省通化縣三棵榆樹鎮中學,吉林 通化 134100)
教育信息化不過是在教育的各個領域,積極應用信息技術,利用現有的信息資源,培養適應信息社會需要的全能人才,加速教育發展。
簡單來說就是,現代教育離不開信息化,信息化要服務于現代教育。
教育信息化本身就是一個緩慢而必需的過程,這不是單純的信息運用,而是現代教育建設和信息技術的不斷整合,教育系統和信息技術的統一規劃,盡可能去遠離教學誤區,突出現代信息在教育中體現出的重要性。
教育信息化不僅需要政府的支持,還需要可行的措施去體現其優勢。
老年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普遍較低,一般不會使用計算機,更不會用其去處理教學問題。一般網絡技術缺乏,不會靈活運用去解決學術問題,這個年齡段的教師信息技術薄弱,缺乏利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青年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時較為熟練,與社會更為接軌,容易接受新型事物,并且學習和運用信息技術。但是由于缺乏教學經驗,在搜集相關知識時會受到限制,甚至會被錯誤信息誤導。
學生實踐能力更是低下,由于網絡有害論在校園和家庭中廣泛被認可,所以學生們即使有學習的想法,也會被校方和家長扼殺在搖籃里。
目前普通學校資金不足,實驗不會普及于教學內容,而在化學教學中,實驗舉足輕重,但是現在化學實驗可以通過視頻的方式存在于教學課堂中,運用信息技術將實驗分解利用資源使學生和老師可以“實體”操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不只局限于課本,通過實踐來更好地接收知識,理解知識。
信息技術的運用必定要完善相應的硬件措施,學校應積極配置教育設施,加強校園網絡設施,盡可能在教育設施上為學生提供完善的教育空間和學習環境。硬件設施的完善是教育的基礎,無疑它的完善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提升師生的自身素質。比如提供足夠數目的電腦,實驗設備,實驗器材等課堂中真實需要的東西。
第一步,應該對教師進行系統的培訓,讓教師對信息教育有大致的了解,對此不排斥。對教師進行辦公軟件和計算機基礎的使用,了解并學會課件、動畫軟件的運用。可將重點置于青年教師,可以更高效的達到預期效果,部分老師學會后,老師間也可互相交流。
第二步,學會是基礎,實踐出真知。教師應將所學知識運用于課程上,以學習知識為載體,將信息技術作為工具融合到學科教學中去,不僅可以學習信息技術,還可以提高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運用信息技術,結合現實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應和學生相互配合,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去獲得知識,提高自身能力,培養其自主創新的能力。
信息化教育是一種長期的,以知識為載體的,經歷實踐考核才能發揮其作用的教育理念。教師也應建立學習目標,循序漸進,適應并提升學習能力。
為使信息教育能夠達到更好的提升,我們應該找出學生針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愛好,結合教學內容,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感興趣并且愿意在生活中去實踐。
信息技術必須與學科相結合才能夠使得課堂更為生動,并且促進學習,在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的方面我們應該盡可能引導,學生通過網絡去查找相關學科的資料進行自主學習,并且可以借助網絡建立論壇,讓學生可以自主表達出對信息技術的困惑,并解決問題。化學課程亦是如此,化學發展歷史悠久,但很多知識并不成熟,所以這時我們應該借助信息資源,廣泛吸收知識,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減少因知識儲備不足而造成的學習盲點。
學校在完善硬件設備的情況下,老師和學生可以相互學習,老師引導學生如何正確的使用網絡技術,圖片處理,視頻處理。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老師給予幫助,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興趣和價值,還可以使得信息技術,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達到更好的發展。另外可以通過作業來對學生的信息素養進行檢測,制作電子小報,建立個人網站,搜索和分辨正確信息等這種簡單卻又不乏創造性的作業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也可以提升學生的自身能力。
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的過程中,老師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網絡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傳播信息,有好有壞,老師應該給學生提供正確的思想,讓學生對網絡信息進行一定的判斷。
信息素養是面向社會的重要因素,學校教育應該對其提高重視,并采取必要措施提高師生信息素養,培養自身成為全能創新人才,進而適應社會的需要,不被社會淘汰。
教育的目的本身就是為了培養人才,隨著信息化教育不斷被人們接受,我們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就要不斷的去迎合社會潮流,去改變我們自己的教學方式,這個過程無疑艱難,不僅要為學生制定合理的科學方案,也要重視對老師自身能力的建設,同時加強教育管理系統,以達到提升師生素養的目的,但是我們都應該竭盡所能去達到這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