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春
(新疆庫車縣第二中學,新疆 庫車 842000)
引言:很多時候老師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所傳授的解題技巧和解題能力是否被學生所消化吸收。而高中數學所包含的知識不同于初中數學知識,它算是數學邏輯的開始,是真正的系統的開始。高中的數學是數學知識學習的熱身而已,但這第一次是關鍵性的一次,學生所養成的數學思維、解題習慣、分析技巧等,這都需要老師們去認真思索和把握。針對新課改的變化,高中數學課本上的知識也變得更加富有邏輯,要求學生有更多的創造性思維,以及需要學生更加有耐心去解答極為抽象的題目。高中老師從數學最本質的數講起,到很多的數也就是集合,更多的數就涉及到了函數,學不同的函數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這才開始,等我們熟悉了它們,就等到概率和線性代數上場了。這顯然是一場持久的戰爭,要想徹底戰勝難題,所需的解題能力是必須具備的。
對于數學這門學科,解題能力的培養不如說是對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培養。以二元函數方程為例x,y都是變量,我們要從問題出發,需要什么樣的結果,然后把作者給出的條件一一羅列出來,而這包括顯性條件和隱性條件,條件太多需要分析等都是學生們需要培養的解題能力。解題的步驟可簡單概括為,求什么,有什么,從有什么中去尋找和獲得那些能夠支撐我們求到的東西。其實我們不難發現,追尋數學解題技巧的步驟同樣可以運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遇到了問題,我們想著最好的解決辦法,通過自己有什么,去創造機會,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所以數學解題能力的培養可以說是影響著學生們的一生,他們的數學思維模式能夠讓他們更加高效的去做事情,提升學生們的數學解題能力也是為他們的夢想助力。
針對有些數學問題的提問都難以理解,所謂卡死在了前進的第一步。近幾年來,課程改革針對在數學題中,高中數學問題的提出也越來越嚴謹和專業化,這就進一步考驗了學生對數學知識掌握的能力度,不少學生無法去理解數學題的提問。同時有些問題的提出又相對靠近生活,需要學生有較高的理解能力和變通能力,也就是說數學題目的設立不僅僅考察的是學生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的熟練程度,同時也要求學生更加的多面和立體,是一個全面發展的學生,主要從題目偏向日常生活中體現出來。
超過一半的學生是這樣的感受,憑著自己的感覺去做題。解題的口頭禪就是,我感覺是這樣做的,我也不知道為什么這樣做。他們不同于一道題也不會的學生,他們有感覺地去解題,通常會依葫蘆畫瓢地把某些簡單的題做對,但往往不會取得太高的分數,這類的學生通常是有著零散的數學知識但還沒有形成系統,做題就是零碎的,將自己一個個所掌握的方法試著去做。他們缺乏系統的訓練,同時也需要有人督促去記憶基本的數學公式,就好像老師需要引導他們讓手中凌亂的珠子一顆顆串起來,形成一個珠鏈子。
基礎是關鍵,總分150分的試卷有100分是基礎,是正常人稍微努力就能獲得的分數。而老師則是要不斷地強化基礎知識的教學,一個數學公式如何去運用,運用到哪種情況中,在什么情況下這是不能推導的,在充分條件中p能夠推出q,在必要條件中,q能夠推出p,而無論什么情況下,只要充分條件成立那么逆否條件也成立即否q否p,這樣的知識不斷地重復地通過各種練習題讓學生多做,老師多次講解,自然就能夠學會。
通常每一位老師在開始授課前都會引出這節課程需要學到的知識,他們的系統是什么,然后介紹構成系統的一個個枝干,然后開始每一個枝干的講解說明。但他們忽略了枝干是什么形成的,不是說枝干就是這樣天然的放在了那里,等著我們一個個知識點去學習,而是要講究事物的發展。比如點線面體的講解是從一個的小事物發展成了一個三維立體的講解。這是數學家們認識事物的過程,他們是如何認識的,點線面體相互的影響和知識的相似之處是什么,存在有怎樣的穿插,數學家們又有著怎樣的爭吵和思考,這些都能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態度的轉變,讓數學更有靈魂,讓每一次做題都變得更加有意義,是對古往今來數學家們的致敬。對數學態度的轉變也能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
在課堂上,老師與同學們一起思考后,老師隨機選出容易錯的幾種解題方式,與學生們一同分析,這些解題方式為什么錯了,錯在了哪一步,他為什么會這么做呢,以后將要怎么完善解題的方式等,讓學生將錯誤的解題思維轉換成正確的。站在學生的角度來分析題能夠快速抓住問題的所在,及時解決的同時多次鞏固解題技巧,自然地,解題能力就會有所提高。
高中生解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數學成績的高低,解數學題是高中生數學學習必不可少的活動,提升高中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任重而道遠,因此本文就高中生數學解題中常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培養高中生數學解題能力的三點小建議。數學公式固然晦澀難懂,但在課堂上用趣味化以及互動性的教學方式可以改善學生的解題能力。這同時也需要老師課堂上的努力和課下的付出。加強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教學成績,保證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