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江西省上猶縣城區幼兒園,江西 贛州 341000)
紅色文化是促進我國更好發展的特色文化,從革命戰爭時期開始創建,促進我國更好更快的發展。它是一種重要的資源,將紅色文化融入到幼兒園體育教學中,在鍛煉學生身體的同時幫助學生理解紅色革命精神和我國優秀的文化內涵,為學生心中埋下一顆紅色的種子,本文就如何利用家鄉的紅色資源,開展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進行探討。試分析紅色資源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方面有效運行策略,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幼兒園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認知能力以及學生的獨立意識都沒有完全發展,這使得他們對于事物的認知也流于表面,甚至他們對于是非對錯都沒有明確的判斷能力,在幼兒園階段,學生更需要教師積極的引導。在幼兒園開展體育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下提出的素質教育教學理念,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也為學生在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身體素質基礎。在當代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中將紅色資源與體育教學更好地融合,明確紅色資源教育價值,承擔起傳承和發揚紅色精神的重任,真正實現紅色資源與幼兒園體育教學的有效融合,推進革命地區的紅色文化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推廣。這與新時期的時代走向相符合,真正的實現了幼兒教育教學的與時俱進,使幼兒教育教學在關注幼兒理論知識的傳授之外還強調了培養幼兒精神文化,為幼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與單純的體育活動相比,幼兒對游戲類的體育活動抱有更大的興趣。這類活動本身趣味性很強,對幼兒的吸引力更大,在此類活動中融入紅色資源也更容易產生教學效果。教師在游戲中滲透和引進紅色資源更符合幼兒的身心特點,也更加的豐富了幼兒在活動中的情感體驗。在幼兒園體育教育中融入紅色文化,以紅色資源開展體育活動,教師就必須對紅色資源內容本身進行詳細周密的考慮。教師需要考慮紅色資源是否適合幼兒的可接受程度,幼兒的年紀較小,其可接受的范圍也不寬。例如:贛州地區我國紅色革命的圣地,紅色資源也十分豐富,贛州是我國兩萬五千里長征的搖籃。教師可以在游戲類的體育活動中引入兩萬五千里長征的故事情節,以兩萬五千里長征為設計原型,設計多個游戲障礙環節,使學生可以更好的感受長征路途的艱難。例如紅軍長征過鐵索橋,教師可以在體育運動中設置獨木橋。通過走獨木橋的方式感受紅軍過鐵索橋的艱難。再例如通過手捧冰塊接力的方式,感受紅軍在長征路上嚴寒環境的艱苦。在游戲環節,學生們的參與性往往更強,在游戲類體育活動的競賽中也會更加感受到團隊的重要。再灌輸紅色文化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培養學生精神素養。
利用當地的紅色資源對學校操場進行改造,創建紅色文化運動環境。引進紅色故事,提升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例如:贛州是我國毛澤東思想的發源地,是我國著名的革命區,在二戰時期,我國一些著名的領導人、老一輩的革命家都曾經在這里戰斗和生活過。我們可以根據當時的背景設計“機關部門”、“哨所”等紅色場景,逼真還原當時的文化背景,再配以紅色五角星,為學生再現當時的故事情境。學校還可以改造出當時的“部隊訓練營”,營造紅色文化氛圍,在訓練營中設置體能訓練,模仿當時部隊中的“打靶訓練”、“穿越烽火”、“坦克前進”、“越野跑”等訓練項目,適度的對學生的肌肉進行訓練。學生也可以在這樣的紅色環境中開展保衛戰等游戲,全方面發展學生體力與腦力。教師可以將各個紅色場景有效串聯,為學生營造一個小型的軍事基地,鍛煉幼兒鉆、爬、走、蹬等技能,從小培養幼兒堅強不屈的品格和不怕困難的精神。
也通過投放紅色材料營造紅色運動環境,新穎的運動器材是影響幼兒有效運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在提供基礎的體育器材之外還可以與家庭教育相溝通,為幼兒制造一些簡單的玩具,實現紅色體育的本土化,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迷彩服、小軍帽、“手榴彈”、“小手槍”等。可以讓學生通過搜集一些簡單的材料,如泡沫、紙箱、野草柳條等自主動手做成他們熟悉的紅色物品,使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開發游戲材料。學生在自主開發玩具的過程中,可以更好的理解紅色文化,感受紅色精神,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發揮自身潛能。
結合當地的紅色資源為幼兒開展豐富有趣的體育活動,以活動趣味性更強也更具挑戰性的運動激發學生對于體育活動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在體育活動中鍛煉自身身體素質,在紅色文化氛圍內豐富自身文化素養,全面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