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江口中心小學,江西 贛州 341000)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學生對于課程內容的興趣與熱情是教師順利開展教學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的輔助,來靈活的開展教學內容的導入,從而快速集中學生目光,引發學生的認知共鳴。例如在三年級數學《位置與方向》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我為動物找媽媽”的教學情景生動的融入到教學導之中。使學生在生動的動態演繹中,迅速轉化課間休息時散漫的學習思維,快速進入學習狀態。之后,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帶入到具體的教學情境中,結合學習內容準確認識東、南、西、北等具體的方向,并能用這些方位詞描述“動物媽媽”所在的方向。然后讓他們在積極地互動中,給定的條件下幫助“小動物”行走正確的既定路線,從而使它們(小動物)認清方位、找準方向最終順利送它們回家。三年級數學《位置與方向》這一章看起來簡單,但讓學生能夠清晰辨別八個方向(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并且能夠準確判斷其中一個方向,對于空間感較弱的三年級學生來說略顯枯燥。因此,在教學導入之時就以生動的場景做指引,以親身的參與做實踐,會給本來學習氛圍不濃的課堂們融入一絲絲的靈氣。然后再結合情景游戲以及小組討論等,便能夠很好的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他們的空間思維,從而使學生產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掌握學習中的重難點。
在當前教育體制不斷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更多的關注了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價值。教師也逐漸在轉變傳統課堂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更加積極地與學生建立起相互溝通交流的途徑。多媒體的教學輔助,以更加靈活、多樣的交流形式,幫助教師架起了溝通的橋梁。從而以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愉快的進行知識系統的構建,形成自主、自由的探究能力。例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簡易方程的意義》一單元的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在深刻理解等式與方程的意義,形成系統性的知識與技能。然后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從而掌握解方程的過程與方法。最后再通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樹立,讓學生感受方程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其抽象思維能力和符號感。因此,教師可以將文字描述的例題改變為生動的動畫情境:“六一兒童節快到了,學生書店推出促銷活動,我們一起來幫助莎莎挑選出她喜歡讀的書吧……”。教師可以將不同的狀況(如只有100元,某種書品價格未知、大于、小于、等于等等)演示出來讓學生根據不同境遇選擇不同內容,并從中找出最適合的方案。這樣的情節交流,學生更加能夠感受到生活情境的立體感,他們也能夠更加主動地貼合自己的親身感受從而發揮自主思維,理解方程的意義、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系。從而主動的了解解方程的一般步驟,提高計算能力。并能夠培養出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滲透對應的數學思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過程,因此,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理論知識,還應揭示其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確保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整個教學過程的推導,多媒體直觀性的教學優勢,能夠將靜態的知識轉變為動態的演示,從而讓學生更加能夠直觀地觀察到知識框架形成的過程,更深化的理解所學內容。例如《圓的面積》一課,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多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進行展示。從而再以動靜結合的推導方式將知識過渡,把新的圖形通過分割、拼合等辦法,將它們轉化成我們熟悉的圖形,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多媒體課件把圓按照相互垂直的直徑4等分、8等分、16等分、32等分、64等分……讓學生觀察拼插成的圖片,并最終得出結論:圓平均分成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于長方形。這樣,學生就能體會出把一個圓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插成的圖形就越接近長方形,從而直觀、形象、具體地根據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能夠靈活多樣的將教學目標以聲、影、形全方位的感官刺激傳授給學生,從而帶動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與熱情。此外,生動形象的教學模式更加貼合小學生新奇、愛玩、多動的天性。它能夠給予學生充分自主發揮的空間,使他們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更快速、更高效的接受知識的傳輸,從而積極發展思維想象,轉化自主思考能力,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發展。
總之,多媒體信息技術對于我們的課堂教學的運用是非常廣泛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極大地改善了我們的課堂教學質量。但是,我們也要合理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需要,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設計合理性的課件,以教材為主,以信息技術為輔,更好地突破難點,在難點處給學生以直觀展示,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建構數學模型。教師不能把多媒體信息技術的運用,全然代替學生的動手操作,不能迷失數學的本質,而是應該以學生的觀察、實驗、操作體驗為主,多媒體信息技術為輔,豐富課堂學習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推進數學學習。因此,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把信息技術和傳統教學合二為一,更好地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服務,相輔相助,實現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