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昊
(1.安徽礦業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2.安徽淮北煤電技師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近年來隨著汽車產業的迅猛發展,我國汽車職業教育同時快速成長了起來,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刻,學校培養的學生能否與企業實現零接軌?理論與實踐能否順利對接?要如何解決培養的學生與用人單位的需求之間普遍存在的落差?本課題組通過研究各地職業技能教育的發展看到,不管落差的程度如何,在解決這項問題的策略上,大都會采用“產業和學校合作”的方式來解決,也就是目前最為廣泛的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中職教育開展校企合作,是一種以行業和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培養具備較強就業競爭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重點,建立企業與職業院校密切協作,學生在校學習與企業實踐兩種教育方式有機結合,學校與企業資源、信息共享的“雙贏”模式。其基本內涵是通過教學見習、工學交替、定向培養、產教結合等途徑和方法,發揮學校和企業各自優勢共同培養社會與市場所需人才。同時促進學校加強學科建設,完善教學體系,增強辦學活力,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校企合作的目的主要是為學校和企業構建一個共同培養企業所需專業技術人才的平臺,校企雙方能夠利用各自資源,優勢互補,互利互惠。首先,企業可以通過職業學校獲得符合自身企業發展的技能型人才、同時也可以拓寬員工的培訓渠道。其次,學校可以很好的解決實訓設備不足對教育教學的限制,尤其是汽修專業的建設所需的設備龐雜、經費投入大,設備更新換代速度快的問題。
國家已制定了很多相關政策來支持校企合作,但沒有出臺相關法律對校企合作的推進進行保障。很多企業擔心培養出的人才畢業后違反相關協議條例,使自己的利益受損。
很多家長依然堅持“學而優則仕”的觀念,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上職業院校,這也制約著校企合作的推進。而三校生高考在這幾年也越來越熱,這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機制也有一定的沖擊。
很多職業學校對汽修專業教學大綱的修訂無法跟上現代企業人才培養的標準,企業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偏低。
近年來,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現代汽修技術被應用于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因此為了使學生符合相應的崗位要求,教師就應該更新教育觀念,轉變辦學理念,對汽修行業的發展前景、發展趨勢等進行分析研究,明確社會對于汽修人才的技能要求,從而以學生的良好就業為基礎,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使學生的專業技能不斷提升。不僅如此,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同時還要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汽修工作的實際需求,從而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對其日后的良好發展具有一定的積極影響。
汽修專業要深化發展校企合作模式,需要以中職學校為首,積極組織優秀專業教師和汽修行業資深專家合作,為學校的汽修專業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和培養方案,建設完善的實驗基地,并有效整合教學資源。學校還必須要重視師資隊伍的培養,與合作關系較好的企業簽訂培養計劃,定期組織汽修專業教師到企業中參觀學習,以便教師及時了解實際市場需求,吸收新的專業知識,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
首先,要合理設置汽車原理、汽車構造等汽修專業理論課程,保證學生對汽修基本過程以及各類汽車性能有全面認識;其次,要有機械、材料、電子電工等專業方面課程,以便讓學生熟知實際修理中的復雜機械、電子器件工作原理;再次,要設置CAD制圖、機械手工制圖等制圖課程,以培養學生認識和繪制各種復雜機械圖、電路圖的能力;最后,必須要合理增設實訓課程,提供汽修實踐場所,讓學生熟練運用各類設備工具,確保每位學生至少達到中級工水平。
汽車類職業教育的理想辦學模式是依托企業、共同發展,這個目標實現的關鍵在于校企合作開展的成功與否,職教類學校在校企合作中不能僅僅是給學生找一個實習或就業單位,而是要依托這個平臺培養出真正符合社會、企業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質人才。這就要求職教類學校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要明確目標、理清思路,不斷修正合作模式,不斷完善合作項目,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具有深遠的影響力,需要學校、企業、政府三方參與,相信校企合作勢必會有極為廣闊的發展前景,會為整個社會的進步提供強大的技能人才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