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華伶
(江西玉山冰溪鎮中學,江西 上饒 334700)
在全新的素質教育教學理念下,學校教育不再把學習成績作為評判一個學生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具備核心素養和實踐能力的學生。因此,在學校的教育工作中,對學生思維能力、學習習慣及綜合素養的培養已經成為了現在和未來一段時間教育工作的重點。初中階段的學生是處在個人觀念及價值理念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學校教育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實際需求,對學生進行正向積極的引導,鼓勵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積極探索,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思想帶動行動,促進實踐能力的提升。
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強調在語文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思考與實踐能力,通過自主的學習與探究掌握一定的知識與方法,并形成系統的語文知識網絡,在這一過程中,教學氛圍的營造是開展語文教學的基礎,要在語文教學中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要求教師應首先轉變教學思路,以現代化的教育理念重新審視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工作,發現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瓶頸,深入學生當中挖掘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需求和難點,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借鑒豐富的教學經驗,以創新的思路看待初中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在自身的工作崗位上尋求一條突破和優化的道路[1]。
以《春》一課的教學為例,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春天”這一主題引入教學,通過多種手段的綜合應用提高教學效果。、在課程開始前,教師可以首先播放一些關于春天的視頻、電影、音樂或圖片,引導學生思考春天在你的眼中是什么樣子的呢?春天有什么特點?提到春天,你會想到什么難忘或有趣的事情呢?而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帶著這些問題,有感情的朗讀全文,而后以自主思考或小組討論的形式,將文章結構和作者的寫作方式進行探究和學習,思考本文的文章結構主要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分別描寫了什么內容?文章使用了哪些寫作手法,請嘗試把它標出來。學生通過自主的學習和實踐,會對文章的結構和寫作方法進行深入的分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建立開放、自由的課程學習環境,不過度干涉學生的自主思考和討論,通過有效引導建立良好的課堂氛圍,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促進本課教學效果的提升。
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學工作的開展應當以學生為主導,以提升學生實踐能力與核心素養為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關注學生的合作與溝通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中,合作學習模式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形式,合作學習進行互助探究是提升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合作學習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互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升自主探究學習的有效性。
小組合作學習應當建立在科學的分組及學習模式的建立上,教師應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特長及性格特征,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合理分組;分組完成后,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內的分工,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建立學習秩序與規定,從而為合作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小組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通過有效的引導,設立適當的學習任務、學習目標和評價標準,引導學生通過有效的方法進行任務的細分,倡導小組自主討論及探究,通過思想的碰撞和溝通協作,共同形成結論,從而提升學生自主思考與學習能力的提升。
以《皇帝的新裝》一課的教學為例,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的不同角色,在小組內開展分角色朗讀或分角色扮演的形式對文章進行閱讀和學習,由學生分別扮演皇帝、騙子、官員、百姓和小孩的角色,通過朗讀全文或情境演繹的形式,對文中幾個人物形象進行分析和理解,而后通過小組討論,分析這幾個人物分別具有什么樣的性格特征?作者通過這些人物設計,分別諷刺和贊頌了什么?通過對這些人物形象的分析,學生可以串起正片文章的脈絡,體會由“皇帝的新裝”所引發的這一荒誕的故事的內涵和主旨;而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本次小組合作學習所得出的結論和人物性格分析結果進行分享和展示,教師針對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和評價,并據此對本課學習進行歸納和啟發。在課后,教師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根據課上學習收獲續寫《皇帝的新裝》這個故事的形式,啟發學生由課程所學的知識進行轉化和拓展,促進教學效果的落地。
所謂任務驅動的學習方法,是指學生通過一個具體的學習任務,選擇和利用最適合、最優化的學習資源,通過設計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親身體驗和參與,強調內化吸收,在獨立思考與實踐學習的探索中獲得完整而具體的知識內容,并通過自己的方式進行總結,形成可以應用的學習技能并得到學習效果的提升[2]。
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教師應注重自主學習任務的探究性,不要選擇一些大而空的學習主題,開放性、具備探究性的學習任務,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挖掘學生的內在動力;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充分表達思想,鼓勵學生之間的互相合作,集各方之力,取長補短,共同促進學習任務的推進;同時,注重能力的培養與生成,將課本的知識轉化成一個個具體可實施的任務,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
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提升教學工作的互動性,打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應注重通過科學的教學設計,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鼓勵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積極溝通,從而促進自主思考與學習能力的提升,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與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