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林
(河北保定師范附屬學校,河北 保定 071000)
數學學科是小學學習階段一大重要基礎學科,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較高,而小學生的身心正處于發展的起步階段,其好奇心較強,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在枯燥繁冗的課堂學習上,對枯燥的數學學習更是有著一定的抗拒心理。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出發,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策略,營造趣味性的課堂學習氛圍,使之能夠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的同時,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形成較好的思維特征。
受傳統應試教育思維的影響,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對考試內容的講解,注重教學內容的量而不是質。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方式相對較單一且古板,過度依賴課本教材,教學內容枯燥無味。且傳統教學模式下,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的是“填鴨式”教學,即一味地將知識內容灌輸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且小學生的天性好玩,其身心發展特點使得其對枯燥繁冗的課堂學習有著抵觸心理。傳統教學模式下,小學數學課堂氛圍低沉,學生的課堂存在感低,對枯燥的數學學習難以提起學習興致,學生的數學思維有限,學習效率不高,課堂教學效率難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數學思維也就是人們通常指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即能夠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去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轉化與劃歸,從一般到特殊、從特殊到一般,函數、映射的思想等。一般來說數學能力強的人,基本體現在兩種能力上,一是聯想力,二是數字敏感度。小學學習階段正式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歸納、聯想等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從而促使學生能夠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實現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提升[1]。
數學是一門理論性和邏輯性較強的學科,與其他學科的基礎知識之間都存在著較為復雜的邏輯聯系[2]。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有效培養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一是有利于維護學生在課堂學習上的主體地位,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新課改下,要求教師要正確認識到學生在學習上的主體性,有效掌握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將學生的個性發展作為教學出發點,切實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水平,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和空間想象力,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識點,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水平。
二是有利于教師優化調整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小學數學教師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的教學策略探究過程中,要正確掌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改變傳統錯誤教學觀念,提升自身專業知識水平,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及時優化調整教學策略,使之能夠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和素質教育的要求,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同時對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也有著積極的推進作用。
小學數學教師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的過程中,要充分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根據教學內容,創建相對應的教學情境,充分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有效提高學習水平。如在“加減乘除”運算法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創建市場買賣情境,引導學生以買家和賣家的身份參與到情境活動中,讓學生在此過程中,能夠有效掌握此知識內容,同時能夠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學是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實用性學科。在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的過程中,教師要切實聯系生活實際,鼓勵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元素,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思維活躍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魅力[3]。如在“位置與方向”一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揮聯想能力,聯想生活中常見的位置與方向的事例,如學校、家、圖書館,從學校到家里的路線等等,在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此知識內容的同時,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思維聯想能力,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教學目標。
小學數學知識體系復雜,學習內容多,學生難以通過課本的文字描述或教師的口頭授課理解和掌握知識內容。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將抽象的知識內容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圖像、視頻等形式呈現出來。如在“圖形的運動”一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將平面圖形的運動軌跡通過視頻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出圖形的運動軌跡以及變化發展的過程,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有效提高學習效率,深化知識體系。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有效培養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興趣愛好,優化調整教學策略,豐富教學內容,創建教學情境,有效聯系生活實際,有效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調動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為后續的學習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