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志環
(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三中學,河北 保定 071000)
隨著學生生活范圍的進一步擴展,其需要處理的利害關系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多。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同時根據教學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核心素養培養計劃,保證在提升學生自身素養的同時,還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的未來發展。
在初中教育階段,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關注《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在新課改全面深入的今天,《道德與法治》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主要渠道。在現代教育理念下,社會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關注程度普遍提升,人們已經認知到《道德與法治》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之間的關聯性。一方面,核心素養培育拓寬了《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深度和廣度。現代教育理念下,人們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認知逐步提升。學生只有具備了核心素養,才能夠健康成長,科學成材。但一直以來《道德與法治》并沒有得到人們充分的重視,基于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夠督促教師深入挖掘《道德與法治》中的核心內容,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拓寬該課程的教學深度,全面提升該課程的整體教學水平。在核心素養培養的指引下,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挖掘課程中的有效資源,不斷武裝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科學培育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另一方面,《道德與法治》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指引方向。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核心素養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但在教學實踐中,核心素養到底是什么,核心素養如何量化等,仍然是一道難解的命題。基于此,教師通過優化《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既能夠把握核心素養的培養方向和目的,同時也能夠切實提升學生的德育水平。
在以往的教育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都比較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核心素養的培養,從而導致現代教學出現“高分低能”的情況,也就是學生除了考試成績較好,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等均相對較差,部分學生還可能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這對于其未來發展具有消極的影響。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素質教育已經成為當代教育的主流,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如果教師與家長未能及時對其進行引導與教育,學生有可能會出現畸形發展,如厭惡學習、沉迷游戲、桀驁不馴等,因此,教師必須要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打鐵先要自身硬”,教師為人師表,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用自己的言行去感化、教導、影響學生,處處樹立榜樣作用。唯有如此,學生才會積極主動進行學習,并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與道德素養,形成良好的思想價值觀念。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緒時,首先自己要做到合理控制情緒,在教學與生活中不隨意發火,并能認真、耐心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友好地與他人進行溝通。通過以身作則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平和、耐心等情緒的力量,相信通過長期的熏陶與感染,定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性格與品性。
隨著教學方法的不斷豐富,情景化教學已經成了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之一。有理論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需要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而在一定的情景條件下,通過教師的引導指引學生可以十分高效地學習。在情景化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別有著自己的角色定位。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完全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有助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培養學生觀察問題的能力和開拓學生解答問題的思路,從而最終幫助學生提升核心素養的發展。比如,帶領學生共同設計編排道德與法治情景劇,讓學生通過自身表演以及觀看分析劇情中所包含的各類想象問題,再針對上述問題進行辨析討論。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可以形成獨立的道德意識與法治觀念。在與師生交流的同時產生思維的碰撞,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和廣泛探索,最終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品質。情景化教學的真實情景所帶來的教學效果,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學生是未來社會的奠基者,是未來社會的參與者,《道德與法治》不應該脫離社會真實環境而進行獨立性授課,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模擬組織各類活動,鼓勵學生深刻研究當今問題。一方面,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將書本上所劃分的重點理論,鼓勵學生積極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全面提高分析判斷以及解決眼前問題的能力。比如在法律知識的學習中,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所學內容,積極開展模擬法庭的活動,讓學生自行分配法官、公訴人、原告、被告等不同的角色,鼓勵學生積極拓展法律知識,依托于《道德與法治》的教材,依托于信息教育資源,真正模擬現實法庭的開庭、審理、辯論、宣判等諸多環節。通過這種類型的活動,既能夠優化學生的法律意識,也能夠達到宣傳普法的教學目的,培養合格的遵紀守法的中學生。另一方面,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還可以以貼合課本內容的現實案例作為辯論的主題,開展別開生面的辯論活動。比如“城管撤走梯子,高空作業工人摔亡”是最近的社會熱點,教師讓學生分成支持或反對城管執法行為的兩派,分別開展辯論。學生在辯論過程中,教師能夠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和道德水平,以便開展更加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同時,學生在辯論過程中,也能夠切實分享自身的道德法律認知。
利用《道德與法治》課程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形成良好的思想價值觀念,教師必須要對以往的教學方式進行完善,通過以身作則、情境教學以及回歸生活等方式來創新教學,讓學生可以真切感受道德與法治的力量與作用,并主動去學習、去了解、去探究,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養與法律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