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云美
(普蘭店區第十九中學,遼寧 大連 116200)
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更蘊含著優秀而偉大的思想。學習古詩詞對學生的語言素養和文化底蘊有著非常的大的幫助,而且能讓學生更好的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增加學生的文化自信。詩詞韻律優美、意境深遠是我國的文化瑰寶。
古詩詞教學其實是一種閱讀教學,是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詩詞,運用合適的教學方式來進行的一種學習過程。首先我們要先確定什么是閱讀,閱讀其實是一種心理過程,人們通過印刷或書寫的文字從中吸收出那些有帶有特殊意義的一種心理過程。由此可見,古詩詞教學就是指為了提升學生的古詩次閱讀和理解的能力,教師運用一定的教學方法有效地將古詩詞的教學內容傳授給學生,教師以教材為中介引起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維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狀態、促進學生學習古詩詞的學習質量,使學生身心得到發展的一系列活動。
可以看出,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誦讀這個環節,是可以讓學生在理解古詩的過程中,最大限度的體會到詩詞中的思想感情。但是,還有很多教師沒有意識到誦讀的重要性,他們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中往往會忽略或是不夠重視誦讀這個重要的教學方法。例如筆者通語文古詩詞教學課堂中發現,教師引導學生們誦讀的這個環節連十分鐘都沒有用到。古詩里其實是含有獨特的韻律美,所以只有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才可以體會到這份美的震撼。
許多教師在古詩詞的教學中一般都是先解釋字詞的含義、再對古詩的內容進行講解、最后教師再把中心思想歸納給學生,這就是一堂語文古詩詞課堂的常規樣貌,但是整個過程幾乎就是填鴨式教學,把詩詞的美感都埋沒了,也沒有給學生留下獨立思考的空間。學生一節課下來收獲到的就是書本上老師給記的密密麻麻的重點,還有就是課后再機械的背誦默寫詩詞了。學生們往往并不喜歡教師這種過分的剖析和解讀,學生自己是擁有豐富的想象力,而且高年級的學生對語言的感知力是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這樣的教學方法只會破壞了詩詞的整體性。古詩詞中的情感、意境、畫面本身是一個整體,只有讓學生自己深刻的去體會感悟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在想象中還要加入自己的情感,讓他們學會情與境的融合這樣才是真正學會品鑒古詩詞。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這就使大量外來文化涌入中國,中國的本土文化也開始流失。當今,學生的周圍環境中充斥著許多洋文化,兒童們也非常喜歡和追捧,相反,對于我國的傳統文化卻很少學習和了解。例如,有些家長從小就不惜花高昂的學費送去外國語學校讓兒童學習英語,家長希望可以從小就多掌握一門外語。西方的許多節日也受到喜歡和青睞;像日本的動漫、韓國的明星也成為學生追捧的對象。這種對傳統文化的淡忘,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自身對傳統文化的不了解所導致的。古詩中含有著大量的優秀傳統文化,學生在學習時可以很好的了解我國的歷史文化,同時還可以吸收我國文化的精髓。所以作為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去普及我國的傳統文化,為學習古詩詞打好文化基礎。
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會采取一種普遍的教學方法,就是解答詩題,明確詩意,感悟古詩情感。這種固定方法被很多教師采用,雖然這三步驟沒有錯誤但長時間的教學就會使學生對課堂沒有了期待,那學生們對古詩怎么還會有真正的、從內心深處迸發的喜歡呢?有的教師擔心課堂講授的時間不夠,而忽視學生之間的討論環節和小組合作,有時教師拋出一個問題,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研究探討,這樣的教學方法更能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熱情。
古詩詞的創作時間與現代已經相隔久遠,學生要想理解古詩詞中蘊含的深刻含義,只依靠課堂教學時不夠的。所以,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延伸,教師應讓學生們在課前去了解作者以及作者的經歷、生活環境和時代背景,嘗試去體會作者寫作時的心情。學生只有對創作背景進行全面的了解,才能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在學習古詩前進行了解,如果產生疑問在課上老師要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分析。例如,在教學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讓學生了解詩人的時代背景:政治動蕩,個人的基本生活已經非常困難,但是依然以天下為己任,想到千萬勞苦大眾,這種高貴品格讓人為之動容。
學習古詩詞有利于對我國歷史文化的了解,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所以我們應該積極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教師都應該鼓勵學生去閱讀關于古詩詞方面的讀物,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能更加深入的理解古詩。從教師方面來說,教師一般都是考試考什么,教什么,習題冊上有什么題目,課堂上就會講什么,所以才會出現古詩詞教學完全是為了應付家庭作業和考試,這完全就忘記了古詩詞加入語文課本的初衷。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年齡特點,對事物的好奇性和喜歡聽故事的特性,在教學中穿插一些有趣生動的古代小故事,然后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解讀古詩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和獨立思考,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加深入的體會古詩詞的內涵從而獲得學習古詩詞中的樂趣。
在古詩詞教學中使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只會讓學生們對學習古詩詞失去興趣。因此,想要培養學生古詩詞學習的興趣,教師就一定要改進教學方法。首先,學生才是古詩詞教學中的主體。主體地位是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所以教師在上課時應轉換學習的主體,讓學生成為主體,教師只是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從旁輔助。教師要盡量避免一味的灌輸,教師應該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活動,采取多樣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都參與到學習古詩詞這以活動中來
中國的古詩詞蘊含著許多偉大人物的智慧的結晶,其語言的巧妙,寓意深遠,想要深刻的理解其中含義,需要教師有一定的古詩詞素養,和很好的理解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日的工作中不斷地鉆研,積累,然后再一次次的課堂教學中吸取經驗總結,教師是學生學習知識道路中的引路人,教師對詩詞的熱愛,一定會感染到學生從而使學生增加對詩詞的興趣,教師可以經常向學生分享一些古代偉人的小故事或是名言警句,讓學生對古人產生崇拜感和敬意,從而拉近學生和古詩的距離,只有自身的素養提高了,這方面的能力也就相應提高了,只有這樣我們在教學時才能游刃有余,讓學生體會和享受到古詩的美。
作為一門具有極強綜合性的學科,語文古詩將極大的影響學生的情感、智能等多方面的發展。在對語言進行學習時,他們不僅能掌握相關的詞匯,還可以對諸多事物的觀點有所領悟,進而實現民族氣質的培養以及精神力量的汲取。古詩詞教學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工程,要想有一個好的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耐心、恒心逐步的完善和強化。語文中古詩詞學習效果的好壞,直接會影響到學生閱讀的能力和文化素養的積累。古詩詞的學習對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的提升有著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