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金連
(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孔田中學,江西 贛州 341000)
新課改的目標就是不再以傳授學生知識為主要任務,而是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需要秉承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不斷地從教學方式、內容、模式、方法等各方面來促進學生的學習,從而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同時,教師需要針對生物學科的特性,打造高效的課堂,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從整體上來提升生物教學的水平。
如果在學習新課之前毫無過渡,開門見山,學生翻開課本就直接進入到學習環節,這種做法表面上節省時間,但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毫無益處,因為沒有任何過渡和導入,學生很難進入到學習狀態。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問題、聯系實際生活等種種方式來導入新課,這不僅能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也能讓學生大致了解本節課內容,從而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心理準備。例如:在學習《綠色植物是食物之源》一課時,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我使用聯系實際導入法。我先讓學生自由發言:說說自己平時喜歡吃的食物有哪些?這時學生們很活潑地回答,列舉了很多食物:面條、玉米、土豆、橙子、牛奶、羊肉等等,然后我繼續問道:大家能說說這些食物的來源嗎?學生們七嘴八舌,有的說小麥、蘋果樹,有的說牛羊以及各種動物。然后我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人類食物與綠色食物有什么關系?如果地球上沒有了綠色植物,人類還能生存嗎?然后我用如下導入語導入新課:“我們所食用的食物有的直接來源于植物,有的間接來源于食物,那么,植物在自然界中到底扮演著什么角色呢?就讓我們打開書本一起探索吧。”這樣不僅能把學生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也能使學生大致了解本節課所講的內容,從而幫助學生更有效率地聽課。由上例可知,創新課堂導入方式,用有趣的或者貼近生活的例子或問題來引導學生進入新課學習,這一方面拉近了學生和生物這一學科的距離,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為學習新課做好心理準備,為接下來的學習打開良好開端。所以說,創新導入方式,是構建高效課堂的第一步。
傳統的生物課堂一直都遵循著老師臺上授課、學生臺下聽講的教學模式,其實這種課堂形式對學生來說十分乏味枯燥、沉悶死板,很難使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中。并且,在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下,教師更應該改進以往的教學方式,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創建探究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應用》一課時,我先引導學生思考:在嚴冬季節我們吃到的新鮮蔬菜,是農民利用光合作用原理在溫室中栽培的,那么農民利用溫室種植蔬菜的原理是什么?在學生一番討論之后,我又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列舉一些貫穿本節課知識內容的問題:
1.溫室中的調控系統是怎樣調控二氧化碳濃度的?
2.你認為哪些因素會影響光合作用的效率?
3.有哪些辦法可以增強光合作用?
在以上問題中,我將本節課所需要學生掌握的內容都融合于其中,展示到屏幕上,然后引導學生根據問題自己通過課本或者其他資料探究問題,而學生所得到的答案正是本節課需要學習的內容。這種用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使學生在自學中獲得成就感,從而養成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更重要的是,相較于教師講授而言,學生對于通過自己探索得來的知識印象會更加深刻,所以,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方法。
一節課的學習過程固然重要,但結尾也是萬萬不可忽視的。因為一節課學完如果不及時歸納總結,那么,學生下次上課時就很難記得這一節課的內容,所以說,課堂結束之前不作總結,很容易導致一節課的努力成果付之東流。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師生合作、小組合作等方式,對本節課內容做出總結,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從而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在學習《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一課結束時,為了給學生指引梳理知識的大致方向,我針對本節課所學內容設置一些問題:
1.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哪些?
2.植物細胞各個結構的功能是什么?
然后我讓學生分組合作,根據我的問題來共同梳理、總結本節課知識,并讓各小組之間相互交流,互換成果。這不僅能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也便于學生下節課回顧以及將來的復習。并且,這種課后及時總結的教學方式也能幫助學生形成牢固縝密的知識網絡,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從而有效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所以說,課后梳理知識內容,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途徑。
總之,探索適合學生的、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方式,爭取構建高效課堂,從而有效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提升學生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