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永麗
(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城北小學,江西 贛州 341000)
學會傾聽在《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不同學段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學會傾聽是一門教育,是新課程賦予學習習慣新的內涵,是新課程標準和未來人才培養目標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指標,是構建互動交流、和諧共生新課堂的重要保證,是學生立足社會的保證。低年級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發展階段特點,在傾聽能力方面存在著不傾聽、虛假傾聽或者是錯聽的問題,這些不僅不利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和掌握,而且還會對學生的有效溝通交流產生影響,也不利于學生個體的發展。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以此來提升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效率和促進學生個體更好的發展。
傾聽作為一種有效溝通的重要能力基礎,在過去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并沒有得到有效的重視,教師將大部分的課堂教學和學生能力培養集中在學生發言方面,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傾聽態度方面都應當更加的積極、主動。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強調傾聽的重要意義,并且引導小學生端正傾聽的態度,讓其了解到傾聽也是一種能力、一種素質,通過傾聽獲得別人的觀點、感想,認知到自己的不足。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由于低年級階段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因此教師可以結合語文課堂教學內容對學生提出關于傾聽的具體要求,比如不僅要用耳朵聽,而且還要觀察傾聽對象的表情、記錄下傾聽對象說話內容的重點,并且在傾聽的過程中不打斷、不起哄、安靜、認真,以此來逐漸的對學生的傾聽能力進行培養。當然,傾聽能力的培養還要與語文教學內容實際相結合。比如在長春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一對蟈蟈吹牛皮》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進行課前導入的時候,先在黑板上寫下一個大大的“聽”字,然后布置傾聽任務:“仔細聽一聽兩個蟈蟈都吹了哪些牛皮”,通過多媒體錄音將課文中大蟈蟈和二蟈蟈的對話進行播放,錄音播放完成一遍之后,教師提問“大蟈蟈說自己在東山吃了什么?”、“誰說自己在東海吃了條龍?”。在一開始強調“聽”的時候端正學生對傾聽的態度,然后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傾聽學習任務要求,以此來提升學生傾聽能力培養的有效性。
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樂于傾聽是夯實學生傾聽能力的重要基礎,這是符合低年級小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重要認知。教師要從這一點出發,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創設傾聽教學的氛圍,引導學生傾聽習慣培養的興趣和積極性。具體的說,教師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要求。一是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傾聽能力形成進行激勵。要注重觀察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傾聽狀態,并且進行肯定性、激勵性的評價,增強學生在傾聽方面的信心和積極性。二是通過學生榜樣和教師示范作用為學生的傾聽能力培養樹立學習典型,低年級的小學生在能力獲得方面有著十分明顯的模仿痕跡,教師要基于這一點挖掘學生群體中優秀的傾聽榜樣,并且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傾聽習慣養成模仿的對象。
科學合理的傾聽方法是良好傾聽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傾聽方法的教學指導,并且注重傾聽能力的強化訓練,通過復述、合作傾聽教學的方式加強對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首先,教師要對學生強調專心、耐心在傾聽能力培養方面的重要意義,在別人發言的時候不能隨意插話、耐心聽完。其次,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通過復述引導、合作傾聽教學的方式對學生的傾聽能力進行強化訓練,加強學生接收信息、思想內化和意思表達的能力。比如在長春版小學二年級下冊《孫悟空大鬧蟠桃會》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相關的動畫片段,在動畫播放之前提出復述的要求,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傾聽興趣,更加集中到動畫片內容的傾聽當中。當然,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每兩人為一組,進行課文合作朗讀,一人一個片段,一個進行朗讀,另一個進行傾聽,并且在傾聽的過程中記錄下自己聽到的內容,然后交換任務,看看最后哪一個同學能夠完整的將整片課文復述、講解下來。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對彼此之間的傾聽表現進行評價、糾正,通過這些傾聽能力教學強化來提升小學生的傾聽能力培養效果。
總之,傾聽是人的一種基本能力,是我們了解客觀世界、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傾聽也是人的一種基本素養和品質,是進行有效的人際交往的必備條件。但傾聽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后天的培養和訓練。開展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必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聽是重要的語文學習習慣,也是很重要的學習能力,是學生獲取外界信息的關鍵,也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我們要喚醒學生的耳朵,讓孩子學會傾聽。讓學生進行良好的學習,這方便學生未來和人交流可以更好的表達和溝通,也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