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圖
(安義縣龍津鎮中心學校,江西 南昌 330500)
將數學與社會生活相融合,使數學教學充滿現實生活的色彩,更調動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真正達到小學數學教學的最終目標。本文通過對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的融合進行分析,希望可以為各位老師帶去一定的參考價值。
目前小學階段的數學十分簡單,且大部分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具體事例。這使得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有效結合具體事例,充分利用身邊的生活資源,為學生教學,可以使教學收到顯而易見的成效。同時通過對于身邊具體事例的結合,使學生感受到身邊的數學知識,也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講述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找到身邊的長方形用品。例如:黑板、地磚、筆記本、鉛筆盒等等。教師通過帶領學生測量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計算方法,為每個小組派發不同的長方形用品,使其測量面積。這使得學生在學習中可以更好地交流互動。再例如:鉛筆盒的面積測量時,在鉛筆盒中整齊排列一排鉛筆,通過組合相加和線條的排列感受面積計算公式中的數學道理。通過實際探索和操作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升了教學效果。在這樣的教學實踐中,學生會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數學知識來自于生活中的積累,而又高于現實生活,最后又應用于生活。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生活中,數學更有活力和靈性。小學生雖然年紀較小,但在現實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生活經驗的積累。教師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引導學生將生活經驗與數學學習相結合,根據現實生活中的經驗更好地理解和抓住數學知識。例如:有一個蘋果,八個人分,如何分得均勻?接著再讓同學去實踐操作,根據平時的生活經驗去分配。與此同時,學生對于數學知識中平均分的概念也會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任何的科學知識只有可以應用到現實生活才會變得更有魅力,更有生氣,更有價值。利用數學中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同學在自身實踐的過程中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滿足自身的成就感。而且在現實生活中,數學知識是一切生活問題的基礎,也是最根本的解決辦法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避免一味的對數學概念進行講解,數學教學也不能僅僅是書本上的教學知識,教師把數學教學從機械的“題海訓練”向“應用實踐”方面轉變,引導學生以數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現實生活中的細節,通過在現實生活中的解決事例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價值。生活是數學知識的應用基地,讓學生學會聯系現實生活學習數學,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對于身邊事物的觀察能力,更有利于培養學生不斷探索的數學意識。例如:在講述圖形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觀察現實生活中的圖形,圖形的組合、圖形的排列、圖形的演變。學生會主動探索身邊的事物是由哪些圖形組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慢慢的學會了自主學習的能力,也開始獲得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在數學的實踐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以數學知識去推測解決的思路,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并且在實踐練習中,學生自主的探究推測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觀察、思考、操作、提出質疑、解決問題,更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以多角度的創新意識去解決問題,培養發散性思維。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來源于各個方面,應用了各種各樣的數學知識,埋藏了各種各樣的數學信息。教師讓學生從一個生活細節出發,可以有多種途徑來解決問題,并不拘泥于某一個特殊的思路。在解決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多角度的去思考問題,以多種途徑對這個問題做出合乎條件的解釋。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在生活中發現的數學問題和一些具體的思路做出記錄。長此以往,學生將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發現更多數學的痕跡,留下更多的思考。將數學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鍛煉學生數學能力,幫助學生鞏固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無窮魅力。
小學數學教學傳授的不應該僅僅是計算方法,而是應該用更生活化的數學語言,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使學生對于身邊的數學問題時時留心,處處觀察,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意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將眼光局限于教學課本,要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加廣闊的數學課堂,讓學生真正熱愛數學,熱愛數學學習,在不斷的思考和探索中迸發思維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