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艷
(新建區流湖初級中學,江西 南昌 330100)
新時期下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新時期的教學需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上,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方式能夠提升閱讀教學效率,教師在教學中首先明確教學目標,再依據課本中的閱讀內容確定教學方式,以此將閱讀內容中的重點知識有效展示。比如在學習泰戈爾的《金色花》和冰心的《荷葉母親》時,教師可以采取合作及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閱讀教學,在課堂教學時教師依據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提問,“同學們知道金色花嗎?”、“母親在你們心中是什么樣的形象呢?”諸如此類的問題,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文章時思考問題,在自主閱讀結束后,與教師進行思考結果的交流,在探討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都得到有效提升,促使學生形成自主閱讀學習的意識。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會采用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這樣能夠更深刻的理解課本知識。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據當前課程閱讀內容,結合多媒體技術進行情境創設,這樣能夠讓學生迅速融入到閱讀氛圍之中,并在情境教學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及時進行彌補。比如在學習《木蘭詩》時,學生對于文中人物情感的表達理解不是很深刻,這對掌握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征非常不利,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花木蘭》這部電影,能夠使學生在電影播放情境中感受到文中木蘭這個人物的巾幗英雄形象,并能深刻理解木蘭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現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學習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和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在觀看完電影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文朗讀,并為學生創設話劇表演情境,在角色扮演和朗讀內容中體會木蘭的真實情感、表情和動作等。通過電影和朗讀的渲染力,學生會更有興趣去閱讀文章,并在閱讀中體會人物情感,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具有極強的閱讀感染力,充分激發出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
閱讀教學不僅重視學生對課本中的文章進行有效閱讀,也會適當擴充閱讀范圍,鼓勵學生積極閱讀課外書籍,這樣能夠多方面的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不能僅依靠大量的閱讀,從實踐教學經驗來看,學生閱讀了大量文章但自身的閱讀能力和效果并沒有明顯提高,這就說明學生只是為了閱讀而閱讀,并沒有進行閱讀后的分析和總結。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課外閱讀,比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在閱讀后體會文中保爾的頑強意志以及他對“生命”意義的詮釋,教師組織學生依據文中內容寫讀后感,并進行相應的閱讀記錄,用文字記錄自己的閱讀心得,使學生充分意識到拓展課外閱讀和記錄讀后感能夠有效提升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好的閱讀教學材料,如果閱讀材料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勢必不會取得良好的閱讀教學效果。因此,語文教師需要科學引導學生學會如何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材料,因為閱讀能力的提升不能單純的依靠閱讀量的提升,更應該注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學到的知識量以及知識面的擴展。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時,所選擇的閱讀體裁盡量多樣化,比如在拓展課外閱讀時,可以選擇小說、記敘文、散文等題材作為閱讀材料,例如《格列佛游記》、《水滸》、《朝花夕拾》等,避免只進行一種體裁的閱讀,這樣學生才能在閱讀中有效擴充知識儲備,進而提升閱讀能力。另外,良好的閱讀習慣更有助于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制定全面的閱讀計劃,并嚴格按照閱讀計劃執行,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指導學生養成默讀的習慣,默讀能夠提升閱讀速度,更有助于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刻的理解,規避注意力不集中、閱讀敷衍等問題,進而提高閱讀效率。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背景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在教學方式、教學理念等方面必須進行合理轉變,并依據新課程改革中的具體教學要求,注重學生的課堂教學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閱讀學習的意識。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依據教學內容合理選擇閱讀材料,并培養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以此提升語文閱讀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