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炬
(新疆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9000)
高職院校主要為國家培養應用型職業技術人才,使其能擔負基本國家建設、社會生產和服務、企業管理等崗位的重任。由于需求增大,使得高職院校有了非常好的發展機遇,但是許多的院校是從中等專業學校升級而來,其管理隊伍的水平相對較弱,管理模式也相對落后,已經不能很好地適應現代高職教育的發展。
一般高職院校在學生錄取過程中,對于分值要求相對較低,因此,很多學生進入到校園來本身文化基礎較薄弱。加之,當前社會對于高職院校存在一定的片面理解,導致高職院校的學生地位也較低,這大大阻礙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一部分學生對于自身缺少科學規劃,進入學校學習目的只是為了完成家長的要求,在學習過程中也只是一味敷衍了事。因此,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很難獲取高水平的專業技能,將來進入社會中也很難獲得競爭優勢。
高職院校內的很多學生存在無故曠課、早退、打架斗毆的情況,這一定程度而言是缺乏個人素質的體現。同時,作為青少年學生,個人的思想意識還不夠堅定,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學生長期生活在這種學習氛圍中,久而久之就會造成整體學生素質的低下。而且很多學生在這種環境下會背離自己的初衷,在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意識,甚至會長期沉迷于娛樂、游戲中,甚至會對抗學校及教師相關管理,這在一定程度不僅對于學生的個人發展不利,而且也是學生自身素質偏低的一個表現。
社會中認為高職學生低人一等的觀點普遍存在,并且在社會企業用人機制上對于高職學生也施以消極的態度。面對這些諸多因素,就容易引發學生的消極、抵觸心理,并且在學習過程中,也會時常置疑自身的能力。同時,對于自身畢業后的情況,也會無端擔心,害怕找不到工作,這就導致學生在學校的壓力相對較大,并且個人情緒也極不穩定。
學習基礎較差,自身努力不夠。高職學院教育的對象,在中學階段理論知識掌握程度相對較低,使其在高等教育階段難于滿足專業知識的應用學習,同時他們習慣懶惰,上進不足,積極性不強,甚至有些厭學,自棄情緒。
高校的擴招對院校的管理有較大影響,教職人員與學生的數量比明顯較低,院校管理要求也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影響,高職學生無明顯的學習壓力。本科院校的學生會面臨考研、英語四六級等學習壓力,而高職學生的學習壓力相對較小,往往造成高職院校學習氛圍不濃。有很多院校教師教育方式、方法過于傳統,不能靈活利用當代教育科學技術,教育理念,內容設計,教學方法等不能直觀生動地滿足教育學生的接受需求。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很好地捕捉學生的興趣點,教授技能抽象,缺乏生動,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不足,上課過程中,在室內的純理論課過多,教師填鴨式的教育,學生要不聽不懂,或者似懂非懂,實踐鍛煉機會少。實習課中,往往通過分組教學和小組考核,每個學生不能得到充分上手學習機會,無考核壓力。
高職院校的社團應當擔任營造良好的校園國家安全教育文化氛圍的任務,使學生潛移默化的受到文化的熏陶與影響。在筆者的調查結果中顯示,大學生更愿意參加有關社會實踐的國家安全教育。除了國家全教育的課程外,社團更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組織各種有關國家安全的實踐活動,這些活動能夠有效地激發大學生的愛國熱情,讓大學生主動了解國家安全,學習國家安全,關心國家安全。
提升對學生得到安全教育重視程度是有效提高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的有效途徑,高職院校要正確并充分認識到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針對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教育現狀,學生實踐技能的學習固然非常重要,但正確的意識形態引導也是非常必要的,堅定正確地政治方向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才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人才的必要素質。只有確保高職院校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我國人才培養才具有意義,德才兼備是當代社會對于人才的基本要求,更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于人才的基本需要。
隨著時代的更迭和科技的發展,大學生信息獲取渠道越來越多,這樣的時代特征一方面給大學生信息獲取帶來了便利,有利于大學生提高科研水平和實踐能力,但同時也給大學生思想意識形態造成了威脅,多元化的信息獲取,讓一些反動勢力增加了思想滲透渠道,高職院校大學生由于心理發展還不甚健全,無法形成對于世界和社會的成熟認識,禁不住思想與物質上的誘惑,非常容易受到外來思想與文化入侵,讓正在形成的世界觀和意識形態發生扭曲,從而對我國人才培養造成阻礙。針對這種情況,一方面,學校要加強信息監管,對于網絡信息做到及時準確篩選,及時屏蔽不良信息的侵入;另一方面,要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不斷提高學生對于信息的辨別能力,培養學生自律能力,促進學生能夠自覺抵制不良文化與思想入侵。除此之外,高職院校還應通過豐富多樣的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意識形態,提高意識形態安全意識,自覺過濾不良信息與思想的入侵。
高職教學過程中,加強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工作,不僅關系著學校未來發展狀況,同時也是為學生為社會負責。具體到實際工作中,要提升整體教學質量,就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并做到以人為本從而來進行教學各項內容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