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婧 胡亞明
(西安翻譯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0)
微信息的迅猛發展對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挑戰,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移動互聯技術和微博、微信等影響越來越大,利用好新時代的“微”媒體展開思想政治教育,是當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與創新的關鍵途徑。各種以“微”字當頭的新型信息傳播方式,對學生思維方式和思想動態影響較大,步入微信息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符合現階段短小精悍的信息傳播特征,利用當下的各種媒體、網絡和移動技術等構建思政教育模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等,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加強對學生思想和政治工作監管,利用新時代的教育技術和管理手段,利用更為快捷即時的交互平臺,加強對學生思想的監管,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和學生管理制度,提高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
“微時代”環境中,微信息具備微小、傳播能量大等特征,學生作為網絡環境最為活躍群體,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和新文化,加之學生感情豐富、思維活躍以及價值觀多樣,使學生備受微信息的影響,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沖擊?!拔r代”環境,是以自微媒體為平臺,學生處于信息傳播快捷、互動即時環境中,不僅實現信息即時交互,且發布內容的時效性較強、普及范圍較廣、信息量巨大,對學生思想的動態影響時效性強,微時代信息傳播度信息發布者要求不高,人人都可以參加,學生個性化思想在網絡環境中得到解放,且相對傳統媒體,微媒體突破了傳統的信息傳播途徑,信息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對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嚴重沖擊,促進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得不基于新時代發展,引入新理念、新思想等,從各種“微”媒體的角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特點,正視“微時代”的環境,制定合適的思想政治教育應對策略,從而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鞏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地位,創建新時代符合學生群體特點的思想政治教育機制。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發起人、主導者,思政課教師的整體素養直接關系到思政教育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這就要求高校思政教師要順勢而為,改變教育觀念,創新教學方式,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師要有敏銳的媒介意識?,F如今以微信、微博、抖音為代表的微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生重要的生活空間,正如微信團隊的宣傳標語所言,“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認清這一基本現狀,是思政課教師有效開展教學工作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思政課教師要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微媒體,利用多媒體為自己的教學服務。同時要透過師生之間對微媒體認知和使用的“鴻溝”,看到自身對微媒體傳播規律認知的不足、對師生之間媒介使用習慣的差異認知還不全面,看到這一鴻溝背后體現的是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的滯后。因此教師要本著開放性態度面對微媒體,深入了解學生在微媒體環境中表現出的問題,對于有爭論的社會熱點問題要及時了解并抓住機會在思政課堂上分析解答,積極引導,保證師生之間的良性交流。高校教師要能夠熟練運用媒體設備,準確地把握網絡信息背后的大數據秘密,并通過對微視頻、公眾號等信息的有效篩選,提取出有價值的內容作為思政課堂的教育材料。
例如,加入“微元素”到課堂教學,引入微話題、微內容到學生日常教育。在校園文化娛樂活動中創建“微渠道”,用“微觀念”創新教學方法和活動方式等等。嚴格把關“微教育”內容,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的內容與熱門話題相結合,合理引導學生,提高學生對信息的甄別能力及對事物的判斷力。其次,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基礎,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微平臺”,利用微媒體方便、快捷、互動性強等特點,快速吸引學生。通過微博、微信等平臺信息的發布,無時不刻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工作,營造一個良好的“微環境”。制定相關制度規范“微生活”,加強輿情監控,并且引導學生提高自身素質,形成樂觀向上、健康美好的生活氛圍?,F在大學生們都是95后,具有自我意識極強,敢說敢做,善于表現自我等鮮明特點。他們活躍在校園論壇、貼吧中,大膽自由地發表言論,敢于維護自身利益,對不正確的事情敢于說“不”,利用微博、微信、朋友圈隨時隨地記錄生活。據統計,每天大約有90%的大學生使用各種新媒體時代產品。但是互聯網中還充斥著其他各種不良信息,由于缺乏一定的理論修養、社會閱歷和人生經驗,大學生對事情的辨別力不足,無法對問題進行深入全面的思考和分析。在新媒體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按自己的喜好和需要發布信息,每個人都是信息源,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對他人產生影響。
“微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用,也要求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能力,教育工作者自身先要具備優良的道德品質、政治素質等,合理利用“微媒體”傳播信息進行分析與鑒別,并且能夠掌握大學生心理需求,從而展開針對性地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需要將家庭、社會與學校三者結合,才能夠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