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桐 吳麗艷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外國語學院,遼寧 大連 116000)
前言:美食,字面上簡單的理解就是美味的食物,價格不同但是無論貴賤,自己喜歡的,符合自己口味的,都可以稱之為美食。國家歷史長短不一,國土面積大小差異,實力強弱不均,甚至人口數量都天差地別,民族、宗教、信仰、政權、和經濟也有差異,因此各國的飲食文化是不一樣的。我國非常重視和世界各國進行文化交流,美食文化的相互交流在其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位置。“外食”,指的是現代城市生活中的家庭外飲食。隨著我國國力增強,國民生活水平提高,經濟飛速發展,在外飲食也愈來愈常見。我們作為日語專業的在校大學生,也想要深入了解日本文化,故而以“外食”,最貼近直擊人類生存的文化為最基本的調查角度來深入挖掘和感受兩國文化間的差異。
(一)中國“外食”文化背景。中國餐飲業歷史十分悠久,從源頭來講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我國古代地大物博,而人口相對稀少。于是當時,為了便于各地關差大人在運輸信件等長途跋涉中更好的恢復疲勞,各地都設立了名為“驛站”的關卡,為關差大人提供食宿與所需的物資。這便是中國古代時期餐飲業的雛形。而在秦帝國一統天下后,秦始皇制定了統一的貨幣政策,民間社會開始逐漸出現交易現象,直接導致了市集的誕生。由此算來,中國的餐飲業已有四千年的歷史了。中國古代社會從史前的生食至以火烹飪熟食,食品的烹飪有了各種變化。中國古代社會的餐館擁有各種稱呼,從文獻可以得知的就有‘酒家’‘酒肆’等多種不同的說法。在早期,路人常常選擇借宿在廟宇或民家中,提供簡食。然而中國餐飲業真正進入百姓生活并得以豐富則大概在唐漢時期,史稱“太平盛世”,“太平盛世”期間,國家交通的快速發展,各處通商關卡均設有‘客舍’的設計,從而為往來的官宦及客商提供了便利的食宿。而大街小巷也都可見各種餐飲店。進入現代社會,隨著互聯網業的迅猛發展和現代生活巨大的生活壓力和快速的生活節奏。選擇以外賣、“外食”的形式解決飲食的人群越來越多,外賣正以其全天候、快速、便捷的優勢不斷拓展受眾群體。作為外賣的主要消費人群,年輕人對于選擇外賣的原因時間不盡相同,從而促進了外賣行業針對不同消費者的要求提供不同的產品及服務。
(二)日本“外食”文化背景。20世紀中期是日本經濟快速發展時期,在這一期間,日本經濟大幅提升,人民經濟水平顯著提高,購買力的上升促進了大型超市的出現及發展,從而促進了日本食品流通產業的崛起。在此影響下,規模生產下生產的食品與新型理念結合下,日本飲食文化得到發展,日本飲食文化的形式不局限于在家烹飪的方式,選擇外出就餐的人數逐漸增長。
在20世紀中后期,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巨大沖擊、男女平等的思想影響,國民飲食方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日本女性逐漸開始由家庭走向社會,選擇進入職場工作,由于女性在家庭事務中的減少,導致日本家庭中的飲食結構出現變化,逐漸由自行做飯轉向在外就餐。從而促進了日本“外食”文化的快速發展。
在20世紀后期,日本“外食”文化受到種種因素的不同影響,發展方面復雜且多樣。一方面來說,90年代日本陷入到了泡沫經濟之中,經濟開始逐步呈現倒退的現象。泡沫經濟時期導致了日本城市的房價極速增長,從而日本市區內餐飲業的區域逐漸縮小,促進了小型超市及快餐店的發展,造成了日本速食業與便利店相結合的經營方式。
另一方面,現代時期,日本社會的飲食文化構成更加復雜,在各國文化的交融過程中以日本當地飲食理念來進行解釋的外來思想方式,使其形成了獨特的文化交融所產生的日式文化。也正因為日本獨特的飲食文化在這種環境中能夠快速成長起來,促進了日本“外食”文化的與眾不同。
(一)中國“外食”產業的發展。現代中國,由于餐飲行業競爭的進一步劇烈,餐飲企業間合并購買、重新整合的現象同資本運作的愈加頻繁一同出現在現代中國餐飲業的市場上。由于餐飲業競爭的激烈性,尋求進一步發展的優秀餐飲業對客戶的重視程度越來越深刻,針對不同客戶采取不同服務的做法吸引了大批消費者的目光,從而進一步促進了一大批優秀餐飲企業的發展。在如今,是否能夠正確的掌握市場發展規律及變化,能否跟緊時代潮流,及時調查和滿足客戶的喜好,從而成功制定出一套正確且適合當今市場的的經營戰略,對目前餐飲企業來說是一個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在未來,我國餐飲業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將會有更多的企業現身中國未來餐飲業。
(二)日本“外食”產業的發展。日本的“外食”產業與我國飲食業的概念有所不同。第一是日本“外食”產業的范圍大,除了有在一般意義上滿足人們家庭之外進行就餐的餐館和賓館飯店,還有集團供餐和特殊環境供餐。從廣泛意義上來說還包括了供應原輔材料的店和料理品店。第二是在飲食業的分類中,我國可以粗略分為正餐、快餐、小吃、飲料幾大類,日本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按業種(經營品種)分類,如日本蕎麥、面條店、壽司店、一般食店等。二是按業態(經營方式)分類,有高檔餐館、家庭便餐店和快餐店等等。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外食”產業與日本快餐業的關系——快餐業是“外食”產業中的一部分,是在“外食”產業按業態(經營方式)分類中出現的。
日本的“外食”非常發達,快餐市場興旺繁榮,各種快餐店和家庭便餐店星羅棋布,隨處可見。店內外的裝修獨具特色,溫暖明亮,干凈衛生,便宜實惠。在日本的流通產業與“外食”產業發展中,從重經營品種向重經營方式的變化——即從“業種”向“業態”的轉化和連鎖經營的實行與推廣被作為兩項重大的產業革新,都推動著產業和企業的快速發展。
依照上述對比可以看出,不論是中國還是日本,飲食文化愈來愈引起人們重視。
(一)中國地大物博,有著八大菜系,“煎,炒,烹,炸……”等二十多種烹制方法;在日本卻僅有煮,炸,燒有限幾種烹飪方式。由于日本人們的口味總體偏為清淡,日本料理也有“煮文化”之稱。
(二)餐飲業待客方式及觀念不同。中國人非常熱情好客。尤其在中國的東北,東北菜在講究色香味的同時還注重經濟實惠,所以如果去東北餐館,即使客人盡興而歸,桌上仍會有許多殘羹剩飯;但是在日本“料理”中,料理的數量會恰到好處,既能夠讓客人吃飽,又不會剩出許多飯菜。
(三)在飛速發展的中國,當互聯網遇上人性的“懶”、“宅”、“饞”、“急”、“忙”,外賣行業迎來爆發。外賣不只改變你的生活,還擴大了餐廳的潛在客群。“外食”文化中的外賣文化快速崛起,之所以叫做文化,是因為其便利程度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極大影響。“美團,餓了么……”各種點餐APP也異常火爆;日本可以在網站上點餐,現金支付或者銀行卡支付,也是非常方便。
“民以食為天”,要說人類生存的最基本條件,那必定離不開飲食。而且飲食形成的文化,是以食品為基本的元素構成的,更能充分的反映人類的精神文明。生活水平在提高,人們有時間有精力去思考更深層次精神內涵。而日本在飲食文化上也借鑒吸收了很多飽含中國特色的文化,“外食”文化作為飲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子,時代在更迭,“外食”文化必將堅定的在發展之路走向輝煌,掀起一番更大的新潮文化。
結語:隨著如今中國高速發展,市場經濟快速崛起并發展,老百姓們對生活質量的需要大幅度提升。“外食”產業如今更是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階段。因此中國更應該珍惜這樣的機會,參考“外食”產業相對發達的日本從中積累經驗和汲取教訓,從而確保中國“外食”產業市場環境能夠良好運作,使中國的“外食”產業在巨大的市場競爭壓力下依然能夠有條不紊的進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