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瑋彤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技能培養問題的研究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議題。它對于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能力具有極高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不過,當前階段,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在學習中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制約了其專業水平的提升。
閱讀能力的培養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基礎,是提升邏輯思維能力的途徑。閱讀能力的培養能夠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文學素養,是學生寫作的靈感來源。與此同時,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一門工具類學科,是開展一切學科的工具,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誦讀能力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核心技能,誦讀能力的培養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學生的審美品位。除此之外,很多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都會選擇從事教師職業,而誦讀能力的高低將直接決定其教學水平的高低。因此,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來講,誦讀能力不僅能夠提升個人修養,還會對未來的職業生涯產生影響。
寫作能力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一項重要技能,具有良好的寫作能力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完成工作內容,在職場中脫穎而出。因此,在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中,通過訓練可以使學生掌握規范的寫作格式,嚴謹的進行語言表達,實現專業知識的轉化。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對專業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對于一些人文社科專業來說,大量的閱讀是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學生主動去閱讀、去學習。當前階段,學生學習的功利性太過明顯,學生缺乏自覺性,很難做到大量閱讀,因此,很難對文學作品產生獨到的見解,在課堂中也難以與教師展開良性的互動。
專業基礎知識薄弱也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通過課堂提問以及考試的情況來看,基礎知識薄弱,知識框架不完整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忽視了作家作品、流派以及地位評價等基礎知識,學習不夠深入,缺乏挖掘知識背景,認真構建知識體系的耐心。這一情況的出現與學生的學習態度有關,很多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認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主觀性較強,專業的培養目標是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像作者、作品背景等基礎知識并不是很重要,從而忽視了基礎知識的學習。
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來說,不僅應該學好本專業的內容,提升專業技能,而且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教學能力,因為大多數的學生在畢業后,都會選擇從事教師這一職業。而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雖然學生在學校接受了教學方法和技巧的指導,但是在試講的過程中,對于教學目標以及課程內容的設計還是缺乏自己的見解,趨同性嚴重。除此之外,一些學生的學術能力也較為薄弱,通過學期論文作業以及畢業論文的情況來看,檢索能力、創新意識等方面是大多數學生的短板。表達能力和思辨能力的不足,使學生的論文更多的呈現為單一的文獻引用,缺乏歸納和比較分析。
閱讀能力的培養是漢語言文學專業重要的教學內容,針對學生閱讀質量較差這一情況,教師可以通過豐富閱讀材料的類型,以經典、文獻為基礎,輔以現當代文學作品,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經典文學作品,可以使學生從原點出發,更好地感受文學作品的內涵,實現知識的內化,從而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除了閱讀經典,閱讀文獻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閱讀文獻,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還應該為學生提供一些閱讀方法,使學生不僅知道讀什么,還知道應該怎樣讀。
針對當前階段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基礎知識薄弱的問題,學校應該推進評價方式的變革。基礎知識薄弱,知識框架不完整的主要原因,就是師生之間沒有形成有效的互動。因此,教師需要改變考核方式,可以在課程作業中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考查,形成反饋機制。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增加過程考核成績的比例,改變學生突擊學習的壞習慣,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最后,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還需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課程設計的層次性,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和學習。
由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科性質,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注重課程與實踐的結合,以就業為導向,通過教學模擬訓練、教學技能競賽等方式來提高學生的教學能力,為其將來走上教學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除此之外,還可以對一些參加公務員考試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培訓其公文寫作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競爭力。總而言之,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是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崗位,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工具運用到工作中。
綜上所述,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技能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應針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指導方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從根本上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