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云
(臺州市黃巖區第二職業技術學校,浙江 臺州 318000)
職校生大多責任意識淡薄,集體和協作觀念不足,自私任性,不愿受管束;在人際交往中,容易爆發人際沖突。許多職校的學生寢室,往往又臟又亂,問題不斷;更有些品德行為偏常的學生,1-2個人就擾得整個寢室不得安寧。如此種種,嚴重影響到職校寢室的安全秩序與管理效果。
我校在經過幾年探索與實踐之后,終于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寢室管理模式與方法。
我校專門從校外聘請管理經驗豐富的專職男、女生活指導各一名,負責對全體住宿生進行管理。由生活指導牽頭,在住宿生中招收責任心強、工作積極的學生若干名,分別組建男、女生寢管會。寢管會與校學生會、校團委并稱為學校的三駕馬車。寢管會重在管理生活區的安全、紀律、衛生、內務整理、突發事件的預防與應急處置等。依托寢管會成員實行自主化管理,實施師生共管互促,突出學生的主體管理地位。每幢樓設會長一名,每層樓設干事一至兩名。干事直接對會長負責,會長直接對生活指導負責,生活指導直接對德育處負責。如此做到層層負責,既分工又合作。
寢管會以星級寢室評比為抓手,按照7S管理要求標準,重在對學生宿舍的紀律、衛生、電器(手機)使用、住宿生到位情況、宿舍安全及內務進行督查考核,并以賦分的形式加以考評,獎優懲劣,對存在問題即時進行整改。每間寢室天都安排值日生進行早中晚三次衛生打掃與內務整理,每幢宿舍樓的公共區域由衛生值周寢室打掃,寢管會成員負責檢查監督與反饋,對難以解決的問題或較普遍的問題及時反饋給生活指導進行落實解決。每月開展一次“星級寢室”評選活動,并將評比結果予以公布,計入當月班主任考核數據;對未達到要求的寢室及寢室成員,進行面對面的批評教育與交流溝通,同時邀請班主任一起參與學生的教育轉化。
我校這些年來,一直以“規范”、“安全”“有序”為著眼點,實施安全系列主題教育與培訓,進行宿舍安全應急逃生演練,嚴格宿舍門禁管理與安全管理,層層落實責任,實行例檢制度,將安全隱患降到最低限度,實現學生宿舍的真正平安有序。出于安全考慮,我校嚴格控制住宿生進出寢室的時間,寢管會成員逐層逐間進行檢查,發現延遲者統一作違紀論處。上課期間學生臨時回寢室必須持任課教師或班主任簽好的請假條方能進寢室。請假回家的住宿生須由生活指導在出??ㄉ虾炞植⒌怯浐煤蠓侥茈x校。學生放學或下夜自修回寢室后,每幢樓每層則至少有一名寢管會成員進行巡查。至今為止,寢管會成員已成功處置多起學生突發事件,包括學生突發疾病、心理障礙學生突然情緒失控、學生意外受傷等。每晚夜自修后至熄燈之前,寢管會成員會進行就寢人員清點,發現缺到人員后,立即交由生活指導進行核查,發現問題后第一時間與相關班主任及值周領導取得聯系,大家協同處置。有了寢管會的無死角全程巡查,學生在寢室里的違紀行為基本消失。
為營造和諧融洽、積極向上的寢室文化氛圍,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我校每學期均要舉行一次寢室文化建設評比活動。評比項目包括衛生、內務、紀律、美化布置等,比賽得分平時評分占70%,德育處臨時組織人員抽檢占30%,按比例評出獲獎寢室。然后選半天時間開展寢室內務整理現場比賽,賽項包括疊被子、整理牙杯、毛巾等,每次活動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的自律、自理能力、團隊合作的集體意識明顯得到了加強。
學校建立生活指導——班主任——家長的聯動機制,立足校內,依托家庭,形成共同管理的合力。我校明確要求各班主任每周至少1-2次下寢室檢查,檢查內容包括內務、衛生、安全等方面,每次必須簽到,簽到情況直接與班主任考核掛鉤。寢室管理中碰到棘手問題,在寢管會無法有效解決的情況下,由生活指導會同班主任、學生家長一起齊心協力做好有關問題學生的轉化工作,必要時校德育處也會參與其中。如此一來,就自然形成了生活指導——班主任——家長一體化的宿舍養成環境。
我校寢室管理在一步步的探索中不知不覺形成了一種網格化管理模式。我校以生活區域為邊界設立起“大網格”,寢管會以各幢宿舍樓為單元設立起“中網格”,以各樓層為組團設立“小網格”。生活指導與班主任相當于網格負責人,各寢管會會長相當于網格長,各寢室長相當于網格員,各寢室安全員與當天值日的學生相當于網格協管員。這樣就自然構筑起了“生活區中有網、網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負其責”的管理格局。
自從實行寢室學生自主管理與網格化全覆蓋管理以來,我校的寢室面貌就越來越呈現出可喜的變化。無論什么時候去生活區,一切都會給人以文明和諧、安全有序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