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江山 任士龐 曲芊芊
(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山東 煙臺 264100)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增強大學生體質、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對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有必要加大對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問題的研究,以更好地增強大學生體質,促進大學生身體與心理全面發展。
據統計,我國目前每天猝死人數已達到1000人,也就是說平均每分鐘就有1人猝死,且大多數為中青年。而承擔著國家希望的大學生,猝死事件近年來也是頻頻發生,發生地包括教室、運動場,甚至是宿舍。《中國青少年體育發展報告(2015)》顯示,大學生的體質情況不容樂觀,如2013年,湖北一大二學生在進行1600m測試時,突然暈厥,呼吸暫停險些猝死,最后通過搶救挽回了生命;2014年,一名寧波的大二學生在長跑測試中突然猝死,等等。這種現狀對于祖國和社會的發展是一種極其危險的信號,學校、社會和國家必須高度重視。
據統計,大學生體質已呈現20多年的連續下降,大學生的整體成績還不如中學生。2015年11月25日,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2014年國民體質監測公報》顯示:與2010年相比,大學生的爆發力、耐力、力量等身體素質指標均呈下降趨勢。肥胖率持續上升,每5年提高2%到3%。因為過度熬夜、飲食不規律、不愛運動等不良習慣,現在的大學生體質情況越來越差,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持續下降,是國家和社會面臨的巨大挑戰,沒有強健的體魄就無法抵抗疾病的侵襲,承受未來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壓力。作為建設祖國發展事業的后備軍,大學生的身體素質亟待提升。
隨著互聯網在我國的快速推進,大學生群體已成為互聯網使用最活躍的群體之一,互聯網時代在改善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同時也催生了一系列問題,比如,沉迷網絡,視屏時間增加和身體活動頻率的減少等。同時,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也使許多大學生除了必須的上課時間走出宿舍,其他時間都宅在宿舍,通過網絡實現購物、娛樂、交友和用餐,靜坐少動、熱量攝入過多等不良生活方式,已上升為引發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的重要隱患。這對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產生了較大影響,導致大學生超重、肥胖等人數在不斷增加,體質健康狀況令人擔憂。
許多高等科院校在大一、大二年級設有每周一至兩次體育課,到了大三、大四除了體質測試之外并未開設體育課,而大部分學生除了體育課的其他時間幾乎不會主動去運動,而對于有運動需求的大學生,大多數高校卻又存在運動場地、器材不足的問題。此外,高校對大學生體育教學內容的科學性以及教學方法的先進性不夠重視,難以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需求,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
當代大學生很多都對身體不甚在意,認為沒有生病就是很健康的,加上因為年輕就算體質下降也不會出現明顯的身體反應,因此不愿意進行體育鍛煉,就算知道運動對自己有好處,也只是心血來潮運動一兩次,不能掌握適合自己的鍛煉方法并養成鍛煉的習慣。此外,大學生的不良生活習慣也是健康殺手之一,尤其是肥胖或經常熬夜的大學生,其將來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高。
政府要加大對大學生健康教育的投入,建立和完善大學生健康教育的法律體制機制,保證大學生健康教育的資源供給,為大學生體質健康的相關權力和義務提供保障。制定出臺適合大學生體質監測管理的微觀性政策法規,形成國家、地方、高校為一體的政策法規體系,使不同層次的管理機構、監測人員、大學生都清楚自己的職責和義務。
利用學校的宣傳部門及新媒體渠道,大力倡導“文體兼顧”的思想意識,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念。教育內容主要包括幾個方面:一是健康的含義,二是不良生活習慣對健康的影響,三是鍛煉身體的益處及方式,幫助大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和科學設定運動時間。通過對大學生進行健康理念的傳播,鼓勵大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體育活動,并逐步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提升自己的體能與體質。
學校可以舉行個性化、趣味性強的體育活動和競賽,吸引不同愛好的學生的參與興趣,開辦健康知識講座,內容生動有趣,符合學生需要;張貼宣傳海報和標語,鼓勵學生自主進行體育鍛煉,形成人人參與運動的氛圍。將學生體質健康成績納入評獎評優考核范疇,硬性要求學生每周的運動時間,提高大學生對體質健康的重視度。延長學校體育運動場館要延長的開放時間,免費或降低收費向學生群體開放,讓學生課外能有時間和場地進行鍛煉。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大學生個人健康檔案,將學生體質測試結果,相應的運動策略、健康飲食等健康促進建議進行反饋。
綜上所述,大學生的體質健康問題關乎到國家與社會的發展,相關部門要集合各方力量,多措并舉,以生為本地對大學生的體質健康問題進行有效干預,以更好地提升大學生的健康意識與體質健康水平,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育更多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