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伶俐 孫玲玲
(湖南信息學院,湖南 長沙 410151)
大學生是新時代的建設者,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他們受教育狀況關乎大學生自身的成長,更關乎國家和民族未來的發展。如何在新時代利用好微信這個平臺,使意識形態在大學教育中更好地發揮作用,關乎中華民族發展大計。當前應該順應時代潮流,主動利用好微信平臺教育優勢,積極采取行動規避微信帶來的風險,從而筑牢大學意識形態教育陣地,引導朝氣蓬勃、意氣風發的大學生源源不斷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浪潮,為社會主義的美好未來添磚加瓦、貢獻力量。
意識形態是一種來源于群眾而又回歸于群眾的精神產物,其傳播不僅僅局限于簡單的政治傳播,而是一種社會行為和社會文化的相互構建,對人們的思想意識、價值取向起著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在微信視域下要想使高校意識形態得以傳播,就要樹立正確的意識形態傳播導向。首先,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高校意識形態在校園微信公眾平臺傳播中,要堅決抵制那些錯誤的、消極的輿論導向,并始終堅持科學與真理,這樣才能對大學生的行為活動有一個正確的引導。其次,堅持服務大眾化的傳播導向。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狀態對高校意識形態傳播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因此,要充分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等現代化新媒體技術和手段,將高校意識形態建設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探索意識形態傳播方式的生活化、大眾化,提升其在廣大青年學生中的關注度、接收度。一部分大學生在上網過程中,由于對網絡缺乏-定的判斷力,經常會受到-一些低俗網絡環境的影響,從而難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只有堅持正確的意識形態傳播導向,并準確把握意識形態與受眾需求之間的平衡,才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使其成為新時代具有獨立人格的優秀人才。
傳統意識形態宣傳話語體系給人留下“莊重、權威、嚴肅”的印象,傳統的話語內容與宣傳方式逐漸對一部分90后大學生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這大大影響了高校意識形態傳播的效度,而微信在大學校園的廣泛傳播,則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首先,將會改變以往“自上而下”式的生硬灌輸理念,利用微信群、朋友圈交流和思辨(發信、轉發、點贊和評論)的溝通形式,以“互動嵌入”方式進行意識形態傳播,引導大學生在思辨中接近、接受事實真相,幫助他們建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形成基于微信網絡平臺的高校意識形態傳播新模式。其次,可以從語言風格和文體上做出改變,注重對“語錄、評論、段子、小說”等流行網絡語言的借鑒和使用,借助圖片、照片、視頻、語音等微信主要的表達方式,構建新的合理的話語體系,引起大學生的興趣和共鳴,從而提升高校意識形態宣傳的影響力和感染力。最后,不斷強化在微信平臺的營銷和推送手段。高校應建立官方微信公眾平臺,打造專業化微信運營團隊,合理設置公眾平臺版面欄目,開展校園經典'微信語錄”評選等網絡實體化活動,將微信傳播的強大域場延伸到現實生活,為意識形態宣傳提供更加廣闊的傳播平臺。
意識形態教育不僅需要國家和高校對大學生進行理論灌輸,還需要大學生自身進行以下兩方面的努力。首先,大學生應該明確自身發展需求,制定發展目標,端正學習態度,主動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自覺了解國內外的時政熱點,對于學校開展的意識形態教育活動應該踴躍參與,認真進行自我教育,努力把自己塑造成新時代優秀青年。其次,提升辨別能力,增強防范意識,面對微信上各式各樣的意識形態要學會甄別和篩選,自覺抵制不良信息的誘導和侵害,積極維護意識形態的形象和地位。
微信等新網絡媒介的廣泛應用,進一-步豐富了人們獲取各類網絡資源的途徑和方法,為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當前眾多網絡新媒體傳播平臺上的文章質量參差不齊。而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由于知識水平不高,缺乏社會經驗,因此容易被一些低俗、腐化,甚者反叛的思想所誤導,最終不利于個體發展。為了改變這種情況,首先,著力豐富傳播資源。我們在進行微信平臺資源選擇和整理時,應該選擇那些學生比較關注的題材,如社會就業政策的風向、教育制度的發展、社會文化價值觀的形成等。在撰寫內容的時候,還應該注意到要設置具有吸引力的、較為精準的話題,從而引起閱讀者的閱讀興趣。此外,還要使傳播作品具有心靈投射的能力,引導大學生成為-名具有責任心和自律能力的人。其次,努力創新傳播內容。高校在進行意識形態傳播的過程中,要發揮微信這一媒介較之于傳統媒介的優勢,對傳播形式與傳播內容進行創新,使大學生通過對識形態的學習而得到生活的充實和情感的升華。最后,積極營造體驗情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網絡文化已經逐漸成為高校大學生心靈交互和情感體驗的主要因素,而要想使意識形態得到良好的傳播,創設其特有的網絡文化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對此,高校應該通過推動情境教化與傳播的方式,來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內涵,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新時代高校應該堅持建設與管理相結合,通過規范建設,制度建設、合理引導、科學管理,從根本上解決微信等新媒體的廣泛應用對意識形態傳播產生的巨大沖擊,確保黨的意識形態在高校的順利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