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晨芳 萬泉
(貴州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00)
在藝術設計當中創新思維是一種思維能力,他能夠體現出學生在設計當中的創造性,同時也是學生過往學習內容的集中展現。創新是將現有的一手設計材料和藝術設計理念通過排列組合的方式,重新構造出一種新的形式。創新思維并不是憑空創造的,而是要根據已有的資料基礎而得出的。對于創新思維的培養,要基于學生自身所擁有的知識和思維習慣,因此在具體的教學當中,對于每一個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培養方式都有所不同。
當前的社會是在不斷向前發展的,而創新正是驅動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能夠讓各行各業保持新鮮的活力,并且在未來的發展當中持續的創造更多的價值。當前整個社會都已經進入了以知識為主導發展的時代,社會生產對于高素質高學歷和創新型人才都有著更加迫切的需求,各行各業的發展也紛紛呼喚更多的創造,而不是普遍的模仿和抄襲。因此作為為社會輸送專業技能人才的教育單位,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當中,應該盡力的培養學生形成創新思維,擁有創新能力,這樣學生才可以在未來的求職過程當中更好的實現自身的價值。這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是面對客觀現實所做出的必然選擇,我們的教學只有滿足了社會的需求,學生才能夠真正的擁有更好的前途,同時,社會也才能夠更好的發展。
藝術設計是伴隨著現代工業和現代分工發展起來的,它是將設計思想和創意應用到實際的社會生產當中,其中會涉及到多方面的內容,比如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藝術等。而藝術設計在創造過程當中往往是會將各個元素疊加和組合起來,最終產生的效果就是要追求創新,感受不同。可以說,創新思維其實就是藝術設計的靈魂,在藝術設計活動當中,設計師本人的思維水平很重要,只有設計師本人擁有創新的意識和創新的能力,藝術設計的內容才能夠真正得到創新。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可以認為,在藝術設計,行業發展的內部,也持續對于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產生巨大的需求。
在以往我們常常認為藝術設計要學習的主要內容就是設計的技巧有時還會為學生提供一些藝術史發展的課程內容。然而我們想要讓學生能夠產生新的設計創意,前提是學生必須要了解過往的歷史當中都有哪些創意的內容,要讓學生了解到藝術,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科技等各方面發展的過程。因此我們要優化對于學生的課程教育內容,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了解不同的元素,擁有更加豐富的藝術設計的素材,這樣才可能產生創新思維。
具體來說在課程設置上我們不僅要設置藝術設計技巧的訓練課程,還要多多為學生安排文化類課程,讓學生了解到從歷史,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各方面的角度看待藝術設計的發展可以得到怎樣的豐富資料,同時通過這些多方面內容的融合,也讓學生了解到過往藝術設計理念產生的源頭,了解歷史上出現過的藝術設計的創新是如何產生的,這樣也能夠激發學生自身的創新思維培養。
在教學過程當中,我們應該摒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引入新的互動性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需求為動因,以探究問題為方式以形成學生的思維體系為導向,安排我們的教學。在今天的教學當中,我們萬萬不可以在通過強制的方式讓學生去學習某一方面的內容,或者通過千篇一律的重復讓學生去練習某一種藝術設計的技巧,而應該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方式讓學生主動的對知識進行探究,將自己的知識運用在實際的操作當中,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創造價值的快樂,從而真正的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擁有創新的靈感,解放學生的思維。
具體來說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對學生的固定安排應該逐漸減少,但是與學生之間的小組討論讓學生通過小組探究共同探討,一起制作項目作品等方式,體現自己的思維模式。在遇到問題時,小組通過共同的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并且在這個過程中發現新的思路,這樣才能夠讓學生面對具體的問題,鍛煉自身的創新思維。
綜上所述,在今天的藝術設計教育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作為高校教師,我們應該給予學生高度的自由,同時為學生安排更加完善的教學體系,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當中,擁有更好的培養創新思維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