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冰冰
(大慶醫學高等??茖W校,黑龍江 大慶 163000)
近年來雖然對混合式教學在醫學教學中有一定的探討,但其在醫學專業課教學實踐中存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課堂教學與在線學習二者缺乏有機結合等不足。隨著人工智能(AI)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醫學給醫學專業課程帶來了新的契機。
隨著教育技術的發展,傳統課堂正在逐步被混合式學習方式所取代?;旌鲜綄W習是教育界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是當前國際教育技術發展的新動向。混合式學習的概念于2003年12月由何克抗教授在第七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上提出,其認為:“所謂混合式學習就是要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也就是說,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
個性化教學資源建設是個性化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個性化教學實施的前提是對學習者進行建模和知識表征,這就需要對學習者的認知水平、興趣愛好和學習能力進行精準描繪。在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成熟以前,上述內容的提取和建模不太理想,因而個性化學習資源和個性化學習方案一直難以真正實現。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分析技術的不斷成熟,基于上述智能技術進行的學習者行為精準數據挖掘為個性化教學資源建設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
混合式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教學內容無法激發學習者的興趣;二是教學過程感受不到情感交流。浸潤式情感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來創設恰當的情境,進行情感浸潤為導向的教學,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的情感發生積極變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淺入深掌握知識,力求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1.基于慕課(MOOCs)的多元化的混合式教學。目前,已廣泛開展MOOCs教學方式。通過MOOCs,全世界所有用戶均可通過開放的在線課程和公開的網絡公開課,學習分享到豐富的教學資源。這些教學資源主要包括課程的主要知識點、重難點、課堂測試和互動討論等。其中MOOCs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主要包括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能力培養兩個部分。理論知識主要基于傳統教學,即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主要特點是內容系統,目的性強,缺點是以教師為中心,違背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難以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能力,讓學生無法從學生角色過渡到醫生角色。
2.臨床教學中其他獨特的教學模式。醫學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有著其獨特的教學模式。目前,主要用于臨床診斷學教學中的基于數字化教學平臺的臨床診斷學多元化混合式教學模式,即將面對面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式教學模式、標準化患者教學模式、角色扮演、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技能模式有效結合,更注重醫學生臨床問診、查體等臨床技能的培養。
3.豐富教學內容,建設教學平臺。內科學作為一門涉及面廣、整體性強的學科,所闡述的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和防治的基本知識在臨床醫學的理論和實踐中有其普遍意義,是醫學生學習和掌握其他臨床學科的重要基礎。在內科學中,疾病與疾病之間不僅各具特征,不同疾病之間還可以相互重疊,有的甚至還可以隨著治療效果和疾病活動性病理類型發生相互轉變。這就使得內科學教學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內容上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平臺。例如: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第九版內科教材中,都配有增強現實技術,學生可以通過配套的APP掃描教材中腎臟的插圖,就可以在頁面上形成三維的人體彩色模型。這樣更加深了醫學生對腎臟解剖結構認識。在內科教學中的臨床實習階段,充分利用AI技術中的虛擬患者學習系統——Dx RClinician。其是專門針對教學醫院及醫學類院校為訓練醫學生臨床思維而研發的網絡患者虛擬系統。Dx RClinician系統采集了上百個患者的真實資料,經過AI編寫成特定病例,幾乎囊括了大部分臨床問題。在內科臨床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對網絡虛擬患者問診、查體、輔助檢查,做出自己的診斷結果并設計下一步治療方案。對于帶教的教師而言,可以通過Dx RClinician的自動識別錯誤功能,了解學生掌握臨床思維的能力,了解學生的行為表現,再加強學生對內科學中薄弱知識點的深度學習。
綜上所述,混合式教學作為一種“線上結合線下”的教學新模式,已經成為現在教育領域中的新方向。隨著AI的發展,不僅為混合式教學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持,還促進了混合式教學的個性化和智能化發展。而混合式教學也將為AI提供新的驅動力,二者互為雙螺旋式的互動發展。雖然目前醫學院校結合AI在混合式教學實踐中普及仍有一定困難,但隨著AI在醫學領域的逐漸應用和醫療模式的轉變,人們已經逐漸重視探索AI與臨床教學的結合。通過AI技術與混合式教學方法的結合,不斷地進行探索和嘗試,才能使內科學的臨床教學邁上一個新臺階,才能培養適應醫學發展的內科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