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莉
(江西省安義縣逸夫小學,江西 南昌 330000)
興趣對于學生的學習具有顯著的促進效果,這是學生后天努力所不能匹敵的。很多教師意識到興趣對提高教學質量及學生學習效果的作用,并在在教學環節中做出了一定的改良,目的就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然而卻總是未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針對這樣的嘗試與不盡人意的結果,很多教師逐漸失去信心,并將其歸類為喜歡學習數學的學生自然喜歡,不喜歡數學的學生憑借教師如何努力引導都難以調動學生的興趣。
之所以發生這樣的現象,主要在于普遍教師在圍繞調動學生興趣這個問題上給予了“本末倒置”的處理,比如教師所制定的興趣調動策略及興趣教學并沒有考慮到學生興趣的需求所在,是將學生從無興趣為起點向有興趣的方向引導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興趣并沒有作為學習的前提,所以過程也往往不理想。教師應當以學生已經形成的興趣為媒介,將其與數學教學知識點相結合,這樣能夠省略學生建立興趣的過程,直接將自己的興趣轉移到數學學習中。
為此,需要教師平日多觀察學生,通過學生的表現和、交流內容以及注意力集中點去搜集切合實際的學生興趣,保障數學教學中所運用的興趣是學生真正的興趣所在。比如《王者榮耀》作為當前炙手可熱的手機游戲,是很多小學生所喜愛的,教師可以對其充分利用,在進行百分比教學時,教師可以問學生,一個團隊由5個人組成,5個人均出場,出場率是多少?如果我方一個隊員被擊殺,出場率損失百分之多少?學生會以自己的興趣為前提,積極的參與到計算和思考中。再比如小學數學中有很多應用題和例題,盡管教材編制方充分考慮到了吸引學生的興趣,配用一些顏色鮮明的圖畫,但一個時代造就一代人,今時的小學生已不同于往日,應用題中慣用的“小明”“小紅”“小剛”早已成為當代小學生調侃的對象,教師可以通過將這些名字改成小學生熟知的動漫人物,如“柯南”、“路飛”、“鳴人”等,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讓學生知道這是我所熟悉和喜愛的動漫人物,激發學生的愛屋及烏,同時教師的這種用心良苦,更能讓學生對教師和數學課程產生無盡的感激與好感,將教師劃入自己的友方,更加積極的配合教師的教學引導。
計算是數學的核心,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主要根據教學進度讓學生掌握各章節知識點的正確計算方式。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在計算方式的講解上普遍遵循比較常規正統的計算方式,如列計算豎式。這種教學方式一方面會讓學生依賴這種計算流程,沒有計算效率,即便是很簡單的10+5,學生在計算時,也會不自覺的在心理列豎式,盡管計算結果是正確的,但是從長遠的角度分析,這并非一個良好的習慣。另一方面,隨著教學知識點的深入,學習難度會加大,導致很多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很容易陷入數學的邏輯旋渦中,認為數學太難學,長時間的思考與解題后卻未能正確解題,無形中讓學生產生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并隨著計算失誤次數的積累,逐漸喪失信心。
優化數學計算方法其目的就是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數學學習體驗,通過簡化數學計算方法引導學生發覺數學除“邏輯性”之外的另一特點“規律性”。讓學生在掌握數學基本算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對數學計算的靈活運用,將數學教學目標從應對考試轉變為服務生活。比如10+5的計算,教師可以告知學生十位整數加幾便得十幾,為了便于學生的了解,讓學生找到規律,教師可以分別列出10+5、20+5、30+5以及10+1、10+2、10+3等,讓學生直觀的了解教師的表達。再進行乘法計算時,比如12x14,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拆解計算:1x1=1;2+4=6;2x4=8,最后結果為168。為了讓學生更為深刻的體會到優化后的計算效率與準確率,教師可以選出2名學生,分別用優化后的計算方法和傳統豎式計算方法進行比賽,通過比賽結果來增加優化數學計算方法的說服力和魅力,從而讓學生主動學習和獲取這種計算方法。
高質量的教學過程與學習過程是需要伴隨思考的,特別對于數學科目而言,對思維的靈活性、精神的專注性、記憶的保持性均有著很高的需求,而這些對于小學生這一愛玩的階段無疑是充滿困難的。很多教師為了讓學生跟隨自己的教學節奏,會敲黑板、劃重點、提問驗收,但這些難以保障學生的思維時刻跟隨教師講解內容做出思考,稍有走神,知識點的缺失將會導致學生無法順利解題,甚至在一定程度之后,很多學生課前立志要專心聽講,但因為學識的缺失,即便很用心和專注,也難以理解教師講解的內容,這主要在于數學科目的計算具有知識點環環相扣的特點,且計算結果具有唯一性特點,每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將直接影響計算結果的準確性。
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中全程保持專注,跟上教學節奏,運用設問引導學生思維是非常有必要的。學生通過對提問的思考來實現與教學節奏的一致。另一方面,巧妙的設問能夠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思維活躍度、求知欲,并在思考中得到更多的啟發,讓學生整節課保持最佳的情緒。在設問的運用上教師需要注意結合學生的能力,太難的問題會讓學生的思考望而卻步,而太簡單又難以調動學生的思維靈活性。
針對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本文提出了部分策略建議,從這些策略建議中能夠提煉出一個共同點,這也是保障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核心成分,就是以學生為主體。盡管教師作為教學主導,具有引導學生的權利和義務,但是在引導的方向上不能脫離實際,譬如制定的目標和要求過高,學習本身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同學生的成長一般,教師要意識到自己的引導主體不僅僅是“學生”這一籠統的身份,而要對其細化迎合現實,接受學生“小學生”的身份,故而以小學生的特點為切入點去對數學教學方法及內容進行優化,使其更符合小學生的審美、認知、能力、興趣以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