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麗敏
(遼寧省朝陽市財經學校,遼寧 朝陽 122000)
教新課程標準提出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核心理論,以這一新理念為靈魂的思想政治新教材要求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作思想政治教學,構建適應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模式,樹立與新課知程相適應的發展性教學觀念,實現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新跨越。
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者的責任,就是讓每一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在哈佛大學350年校慶時,有人問,學校最值得驕傲的是什么?校長回答說,“哈佛最引以為自豪的不是培養了6位總統,3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它最重要的是給予學生以充分的選擇和發展空間,讓每一顆金子都閃閃發光”。今天的新課改下的素質教育所倡導的面向全體、全面發展,其實就是應該從關注每一個”學生開始。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教”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學”。這就要求我們要著限于“學”,以學法定教法。教師要致力于導,以導為主,激勵學生思考,千方百計地使學生學為“思”,變學為“悟”。新課程中“探究性”學習就是理論與實踐的很好整合。所謂探究性學習,即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于學術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以及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從而獲得知識與技能,發展情感與態度。探究性學習把學習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出來,具有更強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發性,這有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變“死記硬背”書本知識的學習方式為通過各種“實踐”培養能力的學習方式,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在做中學”、“在嘗試中學”、“在體驗中學”等新型學習方式,扭轉過去那種只注重書本知識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夠在各種實踐活動中領會和學習政治課所倡導的做人道理。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提高政治課教學實效,導語要導得好,既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吸引力,又能使教師講課水到渠成,輕松自如;反之,教師平鋪直敘,學生興味索然、精力渙散,教師也難以得心應手,效果會事倍功半。因此,要使政治課充滿魅力,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要優化設計課堂導語。
新課改的政治教材注重生活性、社會性、自主性,教師在教學中應樹立學生主體教學觀,著眼于學生的品德需要,遵循品德的形成發展規律,構建開放的、民主的、互動的德育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討論、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各種活動,增強道德體驗,使德育過程成為學生主動接受知識,積極參與實踐的自我教育學習過程。
“其身正,不令而行”。在英國著名的亞波丹博物館中,有兩幅圖格外引人注目幅人體骨骼圖和一幅人體血液循環圖。它們的獨特之外在于其作者是一位名叫麥克勞德的小學生。原來麥克勞德上小學時非常調皮,為了想看看狗的內臟是什么樣子,競然捕殺了校長的愛犬。校長十分氣惱,可他深思熟慮之后的處罰決定競然是罰麥克勞德畫上述兩幅圖。犯了錯誤的麥克勞德歡歡喜喜地完成了任務,從此迷上了解剖學最終成了著名的生理學家。
育人先育德才能有春風化雨的結果;育人而不育德,好比斷線的風箏不始知終。靈魂要靠靈魂來塑造,塑造他人靈魂的人必須要有高尚的靈魂。因此,現代思想政治課教師必須全面提升個人修養,用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勤奮的治學態度、自強不息的精神乃至人格魅力感化和影響學生。唯有如此,我們的教育才會真正具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從而深深地吸引并感染學生。
直面新課程“為了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基礎”的價值取向,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要實現師生互動、共同發展,做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引導者和評價者,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讓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生命的感悟、人格的成熟。在教育教學中要沖破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桎梏,不斷地超越教材、超越課堂超越老師。
根據新課程的新理念,要打破教材作為唯一課程資源的神話,把教材看做是實現新課程標準要求的手段,認真地學習新教材,做到科學地補充教材。我們每天在晨檢中用十分鐘的時間向學生發布時事新聞,并與學生科合編了《那山、那水、那情》雜志,與文科教研部共同開展“愛祖國、愛家鄉”知行小論文演講比賽,讓學生在體驗中與高尚交流,在感悟中與智慧撞擊,在實踐中與生活溝通,讓學生因此而結下沉重厚實的政治情結和人文素養。超越教材不能僅僅停留在量的積累上,而要引導學生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批判、修改、重組再創造。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讓教材成為學生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
“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在課堂上要好好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生活實踐才是學習思想政治的大課堂。要利用家庭和社會對政治課教育的影響,使學生在廣闊的天地中獲得多方面的滋養。我們領學生參觀引以為驕傲的“趙尚志紀念館”,激勵學生奮進;參加老師們集體學習的科學發展觀活動,暢談祖國的美好前景,為學校的發展獻計獻策;利用假期參加社區服務、社會調查、擁軍擁屬,直面精彩紛呈的生活場景,等等。引導學生把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社會現象及生活內容帶入自己的課堂,寫入自己的考卷,把生命中的潛在表現力盡情地釋放出來。
課程改革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攻堅戰,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必然要和舊有的一切教學觀念、教學模式發生激烈的碰撞和摩擦,如何解決新的課程理念與教師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的矛盾、新教材與教師舊有的知識體系的矛盾、新的教學方式和傳統的教學方式的矛盾,如何培養學生活躍的思維方式和批判精神、自主精神、合作精神,這些都使教師感到一和前所未有的深層次的壓力。所以我們要學會和學生一起成長和創造,記住科學的價值在于探索,教育這門藝術在于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