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婷
(南昌市第十四中學,江西 南昌 330003)
新課程,新理念,要求新的學習方式,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自主、合作與探究)之一的合作學習,已逐漸被廣大高中教師引入化學課堂。這種小組合作探究模式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激勵、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探究意識,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要求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勇于展示自我,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行為,改變了學生的學習行為,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合作性,使每個學生得到發展,讓化學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
新課程下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呈現出了嶄新的狀態,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為特征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對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和養成學生健康向上品格的重要性,并進行了相關的積極實踐與探索。
所謂合作學習,是指在教學中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組成合作學習小組一起學習,以提高學習成效的一種教學形式,使學生能在和諧的氣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學習、逐步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通過化學課堂教學實踐也證明,小組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互相學習,這樣有利于形成積極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更多信息的溝通,有利于學生間的互幫互學、相互啟發,更有利于學生能力的發展。
合理分組:小組合作學習有多種組織形式,但小組成員的組成一般應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既將男生和女生、學習較好的和有困難的、性格內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學生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種互補,每組4—6人為宜。每周應該調整一次小組的劃分,以便讓學生有更廣的交往空間。規范操作:小組中活動角色由小組成員輪流擔任。在全班交流中,只有中心發言人,而中心發言人是輪流擔任的,人人機會均等。教師注意協調小組人員的合理分配,使每個小組學生分工明確,各盡其責,以便更好地合作完成任務。師生對中心發言人的評價不是對其個人的評價,而是對這個小組的評價。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必須確保每個學生在小組的充分交流和表現的機會。明確任務:開展合作學習的任務選擇非常重要。相對個別學習,課堂上小組合作的形式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表現自我的機會,有利于學生學會人際交往,優勢互補,促使個體的社會化,也有便于開展組與組之間的競爭,提高教學質量。
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模式:是指課堂教學中的“科學導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總結歸納—有效訓練”
1.科學導入。創設情境,運用漫畫、故事、音樂、視頻、情境表演;或由社會現象、生活現象切入,激發情趣,設疑激思,巧妙導人;或通過梳理以前知識,引入新課。
2.自主學習。學生根據教師設計、問題、創設的情景或導讀提綱,進行自主學習,個體思考,當堂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內容。學生要對自主學習過程中的疑點、難點、重點問題做好記錄,為提交學習小組合作探究打下基礎。
3.合作探究。這是一節課的核心部分。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探究知識,形成能力,實現學生和教師的共同成長。
(1)確立學習小組。
(2)創設問題情景,設計問題。緊密結合課程標準和教材,通過各種教學活動形式,引領學生合作探究。問題的設計要堅持“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原則,且有梯度性、層次性、探究性,力求使教學內容活動化,課堂活動內容化。
(3)合作探究。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每個學習小組成員間合作互動,學生能有比較充分的時間討論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既有教師設計問題的研討交流平臺,又有學生課前預習中的疑難問題解決,保證課堂探究時間真正用于學生的有效學習。
(4)展示交流。在學生小組自主探究的基礎上,每個小組選出中心發言人,對探究的成果作以展示交流。
(5)評價點撥。師生對小組發言情況進行評價。
4.總結歸納。教師根據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中發現的問題,對重點、難點、易錯點進行重點講解,幫助學生解難答疑,總結答題規律,點撥歸納知識點記憶法、答題方法與思路等。精講點撥準確有效的前提是教師應具備準確把握課標、教材的能力,能夠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力求做到我們一直倡導的“三講三不講”原則。
5.有效訓練。有效訓練不是簡單做題,而是根據學生有效學習的要求進行同步的有針對性的訓練,以達到精選、精講、精練的目的。
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視個人評價與小組評價相結合。通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幫、互補、互促;二是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教師除對小組學習結果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外,更要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特別是對那些平時性格內向,少言寡語的學生,盡量找到他們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它能有效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通過互幫互學,共同提高。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與競爭意識,發展交往與審美能力,強調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應時刻把握“以學生發展為本”這根主線,發揮主導作用,組織有效的合作學習,使合作學習真正發揮出應有的功效,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以實現課程改革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