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彭靜婧
(安順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安順 561000)
我國《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在2002年1月提出:藥學部門的管理模式應以“以患者為中心”為基礎,突出“合理用藥”的核心思想以開展臨床藥學工作,參與并指導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從而提供更為優質的藥學技術服務,提高醫療質量。國內各醫院相繼展開了臨床藥學服務的工作[1]。同時轉變醫院藥學的工作模式,不再是單純的保障藥品供應型,而是要向綜合藥學服務型發展。藥師查房和會診、密切觀察藥品不良反應、對患者進行用藥宣教、藥訊編輯等是我院臨床藥學服務的主要工作內容。現對數年來的工作體會和工作內容介紹如下。
我院為了順利開展臨床藥學服務工作,在藥劑科人員不足的情況下,先由門診經驗豐富的藥師兼任臨床藥學服務工作,隨著工作和人員的發展,在藥劑科選取努力上進、適合臨床藥學工作的藥師作為專職臨床藥師,同時定期參與專業培訓學習,提升能力。
根據已有條件保障工作的開展正常,需制訂臨床藥學服務工作具體規劃,內容包括:評價醫生處方和病歷,對藥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應進行監測,用藥咨詢、向臨床提出可供參考的藥學信息,參與病房查視和病歷研究等。同時要求藥師嚴肅對待、認真實行,不定時與患者、醫生和護士交談,對臨床合理用藥十分有利。藥學工作的實行,不僅提高了相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還取得了醫院領導和患者的肯定,是臨床藥學服務工作好的起點。
臨床藥師使用專科定點的方法進行查房,每兩個科室派一位臨床藥師,每天跟隨科室醫生去病房巡查,根據患者的檢查指標、用藥情況、化驗結果、病歷醫囑對其病情程度和臨床診斷全面掌握,旁聽主治醫生對患者病情的診斷、分析、問診。并與患者和醫生溝通交流,討論相關藥物問題,詳細記錄給予患者的給藥方案和建議。咨詢患者的用藥過敏史、用藥反應等,對其開展用藥教育和藥學監護。臨床會診是探討疑難病例、研究治療與診斷問題的重要形式,相互交流疑難病例的觀點,可以更加準確的診治疑難病例。臨床藥師參與討論所在科室的病例,分析醫生診治方法,強化臨床知識,掌握臨床對藥物治療的需求。對藥學方面問題發表觀點,解答臨床醫師的用藥問題,并提供用藥建議[2]。
用藥教育是指臨床藥師直接與患者及家屬交談,解答用藥疑惑,講解藥物知識,對患者咨詢的藥品問題進行解答,教育患者入院、出院正確用藥。部分患者因對所患疾病不太了解,缺乏藥物知識,從而造成用藥錯誤以及依從性差。而臨床藥師根據相關知識,簡單明了地向患者介紹及講解,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用藥依從性,達到提高藥物治療效果的目的。
我院建立了完整的藥物不良反應監測報告體系,對監測工作非常重視。在參與臨床查房和治療中,臨床藥師需主動宣傳《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3],并對國家藥品不良反應中心發布的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進行傳達,輔助填寫藥品不良反應報告表,及時上報和記錄出現的不良反應。同時向科主任反饋,據臨床反映,產生藥品不良反應較多的藥品,實施淘汰、轉換廠家或更換批號等措施更新藥品。
藥訊是宣傳合理用藥與藥學服務交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內容包括新藥介紹、經驗交流、合理用藥、藥物不良反應、所收集的國內外最新用藥信息和查房中發現的問題等,供臨床各科室參考。藥訊作為我院藥師和臨床交流溝通的重要平臺,不僅向護士和醫藥學人員等宣傳院內外最新的醫療動態和醫藥信息,還傳教合理用藥知識、提供有關藥物咨詢服務,也充分展現了醫院的精神風貌,使醫院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得到了提高,也為藥學人員提供了展現自身專業理論知識的舞臺。
臨床藥學服務是臨床藥學的主要部分,也是藥師未來業務模式的根基,臨床藥師要對患者的治療產生影響,發揮臨床藥師的作用,成為臨床治療的關鍵人物,必須從多方面提高自己,具體如下:1.掌握最新藥學發展動態。掌握國內外藥學最新發展動態和科室治療藥物的應用現狀,以藥訊方式提供給醫師。并將藥品配伍禁忌、給藥方法、給藥途徑、給藥時間和不良反應等相關知識向醫護人員詳細介紹,進而提高藥物治療效果,也讓醫護人員充分認識到用藥的重要性及危害性,預防不良反應的發生。2.定期下病房。臨床查房既可以讓藥師發現患者需求、也能夠幫助患者解決疑惑,也給患者接受臨床藥師這一新角色奠定了基礎。
查房前需做好準備工作,了解患者病情、用藥情況,掌握相應的病情和藥物。查房過程中,關注用藥問題,發揮自己的藥學專業解答醫生及患者的問題;在查房后,對記錄的內容和遇到的問題認真整理,并進行總結分析反饋給臨床。經過以上這些步驟,能夠使藥師全面了解患者的用藥情況,提升自身業務素質。三、加強學習,提高綜合素質。臨床藥師應繼續加強培養和教育,對新技術、新理論進行學習實踐,不斷更新知識。通過相關臨床藥學專業培訓,強化專業和能力。多學習與臨床用藥有關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成為臨床治療團隊中真正的一員。
總而言之,臨床藥師應運用藥學及相關知識,開展臨床藥學服務,充分發揮促進合理用藥,降低不良反應,提高療效的作用,使臨床合理用藥上升一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