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強
(河南經貿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0018)
情感教學對學生的認識活動的進行有著巨大的作用。心理學家研究證明:愉快的情緒比痛苦的情緒對學習有著明顯的優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學習的興趣。所以情感教育是認知發展的動力。
文章是運用語言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作者緣情而發,把自己強烈的情感渲化為文字,因此,激發情感因素首先必須“披文人情”才能深切感受作者傳遞出來的感情。做到“面山則情滿于山,面海則意溢于海”,這樣才能掀起學生的情感波瀾,把作者的情思化作自己的情思。《周總理,你在哪里》是一篇文情并茂的優秀抒情詩,作者柯巖以感人肺腑的藝術語言,表達了人民群眾對周總理的深厚感情,抒發了人民的心聲,在講解這首詩時,要首先講了周總理為黨為國為民鞠躬盡瘁的感人事跡,激發起學生對周總理的熱愛之情。當感情完全投入了,眼淚也不自不覺地流了出來,教師的情激起了學生的情,師生之情交融在一起,也激起了學生對周總理和老一輩革命家的熱愛之情,課程始終在情景交融中進行,教學效果極佳,學生對這首詩也久久不能忘懷。所以語文教師要善于依據文章本身體現的情,通過語言藝術去誘發學生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對作品中展示的藝術圖景神往、傾心,產生情感共鳴,就會產生很好的教學效果。
語文課本所選課文大多是文質兼美、歷久不衰的佳作,感染力強,容易扣人心弦。但是,學生對語文課卻感到枯燥無味,因為執教者只把語文作為工具課,把語文訓練當作一種單純的技術訓練,而忽略了情感因素的激發。學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需要情感的滋潤,無法忍受機械被動的灌輸。一堂好的語文課應該是充滿詩情畫意的,學生對教師、對所學學科的情感態度,往往左右他對該教師所教學科的興趣強度,并間接影響到其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可以說學生在呼喚情感。所以教師要因勢利導,要對課文中所表現的各種情感認真感受,然后以教師情激發學生情,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要靠語言,要以言感人,要讓情感充滿語文課堂,語文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文章體裁、內容去創設一種情景,來誘發學生的情感。
朱自清寫的《背影》,融合著作者豐富的深摯的感情,文章樸實,凝重,無花花綠綠的艷詞,沒有故作姿態的矯飾,卻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充分體現了父子之情,父對子滿懷熱望的慈愛之情。課前可以通過類似于《世上只有媽媽好》等歌曲把學生的感情激發出來,然后教師點出“可憐天下父母心”。不管父親、母親對子女都充滿者愛,這種愛是無私的、真摯的、深沉的,發自內心的。然后放視頻,學生看著課文,聽著視頻,整個教室沉浸在感情的海洋里。這樣師生的情與作者在文中反映出來的情融洽在一起了,課的效果就很好、講課結束,學生還在回味,教師為學生創設情景,使師生在情感上引起共鳴,在語文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師生情感交流,互相感染,共同體驗著教學的愉快,蘇聯當代心理學家贊科夫說:“扎實地掌握知識,與其說是靠多次的重復,不如說是靠理解,靠內部的誘因,靠學生的情緒狀態達到的。”所以要使教學效果好,教師必須要強調學生的情,在以情激情中,教師必須以誠感人,以言感人,千萬不能以教訓人的口吻對學生唱高調,說假話,千萬不能故作姿態,矯揉造作。
調動、激發學生的情感,教師應該起主導作用的。文章不是無情物,學生也是有感情的,關鍵是看教師調動激發學生情感的方法。不同的文體,不同的內容,反映不同的情感,采用不同的激情方法,但是采用任何一種藝術方法,教師都要真誠,真誠是激情的重要條件。所以教師必須吃透教材,把握作者的情感。于漪老師是很注重挖掘文章中的情。她說:“詩和文都是情鑄成的,教師備課要深味文中情意,受熏陶感染,有真切體會,教課中情注其中,文字就不是無生命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能給人以啟示,以鼓舞,以力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首先做到教師情和作者情交融,這樣就會有真誠,學生就會通過教師的一言一行受到感染,有了真誠這是一個前提,為了達到更好的藝術效果,還要講究傳情、激情的藝術方法,不然單靠真誠不講究藝術方法感染力也會受到影響。
1.用導語創設情景。導語是課堂教學的突破口,也是強化課堂心理場的第一步,是創設教學情境的開始。教師一上臺,學生就會調節心理狀態,把注意力集中到聽課方面來。這時教師就要把握住這一關鍵的時刻,用導語把學生馬上引入到創設的情景中去。所以有的人把導語稱為“上弦”“定調”就很形象地概括了導語的作用,所以有經驗的教師、都善于用導語創設情景,帶領學生置身于教學內容相應的情景之中,使學生進入“共振”境界。
2.富有魅力的聲情并茂的朗讀。在情感教學中,語文教師必須帶有鮮明情感體驗的直觀性的朗讀或范讀。富有魅力的聲情并茂的朗讀,會充滿語言的感染力,更能直觀地再現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抽象的語言,變成娓娓動聽的聲音,喚起學生內心的視象,使他們在不自知不覺中產生情感沖動,對客觀事物作出或褒或貶的審美評價。可見情感教學中,朗誦所起的作用是很關鍵的,如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處處流露出作者對母親的敬仰愛戴之情,是一篇樸素而又感人至深的敘事散文,就組織學生有表情的朗讀,從中體會到作品中“愛母親,感激母親”之情。
3.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有效地借用現代教學手段,對創設情景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師要根據課文需要充分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例如《周總理,你在哪里》這首詩,就放了朗讀視頻,學生邊聽看視頻,邊沉浸在思念周總理的感情之中,聲情并茂的朗誦把學生的情調動起來,整個教學是在情景交融中進行的,如何有效地運用現代化手段關鍵是執教者。
傳情和激情的藝術方法多種多樣,語文教師可以不拘一格地使用各種手段,關鍵在于更有效地傳情和激情,語文教學呼喚情感,讓情感充滿語文課堂,以情來撥動學生的心弦,進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