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瑩瑩
(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府城鎮東華路小學,安徽 滁州 233100)
小學階段的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方法僅局限于死記硬背,學習過程枯燥乏味,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直接導致了識字教學效率的低下?;诖耍滦投嗝襟w教學技術應運而生,該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教師為主導——豐富其教學手段,彌補傳統教學中的不足。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將網絡信息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融合,有效運用于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顛覆了傳統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诙嗝襟w的識字教學,可以使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在快樂中獲取知識,激發學生對語文識字學習的興趣,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
基于多媒體技術的識字教學,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的圖片與文字資料、短片視頻與動畫資料展開教學,例如,可以讓冰冷的文字動起來,以動畫的方式進行講解,最后加上好聽的音樂,給小學生帶來新奇的視覺沖擊感,營造形象生動、活躍、新奇的課堂氛圍,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激發出他們的求知欲,從而實現提升教學效率的目的[1]。
基于多媒體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的視頻、音頻、動畫、文本、圖片或不同形式相結合的方式展開教學,全新的教學方式,有效豐富的教師識字教學手段,使教學過程更加豐富多彩,并能夠讓學生參與其中,有效提升教學效率[2]。
1.基于多媒體的識字教學過程,教師可以實現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將教學內容豐富、“活潑”起來,顛覆了傳統的教學中只能依賴板書進行文字講授的教學方式,傳統教學方式下,教師機械的講授,學生被動的接受,課堂沉浸在寂靜中,學生很少有機會發言,更缺少互動的過程,顯然,這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的授課熱情,從而影響教學質量。將多媒體技術運用于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豐富教師教學手段的同時,學生學習興趣得到提升,學習興致高漲,某種程度上也刺激了教師的授課熱情[3]。
2.基于多媒體的識字教學過程,可以有效實施課堂教學內容的互動,例如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將本課時要講授的漢字進行拆分、組合,然后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自演示哪兩個漢字可以組合成新的漢字,(“女”“子”“好”為例)引導學生思考,短短的時間內,學生可以識別三個字,還可以做到溫故而知新,復習了前邊學過的簡單筆畫的字,又學到了新的漢字,此互動教學的教學效率顯然是非常高的,而且學生對于所學知識記得也非常牢固。
小學的識字教學中,主要有三種教學:發音、寫法、字義理解,其中前兩種教學是識字教學中的基礎教學,也是小學語文教師能夠順利展開后續字義理解教學的前提條件。以下從三種教學做簡要論述。
在小學識字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以識字教學的發音與寫法為切入點。通常識字教學過程中,小學生需要學習生字,由于對于生字缺乏了解,不知道生字的發音,更不知道生字的寫法,學習起來自然較為困難。而多媒體教學,可以利用視頻、音頻技術讓學習生字變得更為輕松,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音頻技術,向學生傳遞標準的讀音;其次,再利用多媒體的視頻技術,向學生展現漢字的規范書寫流程,明確是先寫“一”(橫),后寫“丨”(豎);是應該寫成“乛”(橫折),還是寫成“乚”(豎折勾),避免了學生倒筆畫的問題,更有利于小學生的理解、模仿和掌握[4]。
字義理解的教學是建立在前述發音與寫法基礎上的識字教學,也是識字教學中的難點所在。中國是擁有五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國,同一詞語或漢字所處位置不同,也會有不同的寓意。例如,“味道”用于食物上,指味道好,用于形容人穿衣上,指人的品味,這也是中國的文化的魅力所在。小學階段,學生處于識字學習的初級階段,在學習過程中,會經歷眾多生僻字的學習,在學習之前,學生可能對此從未接觸過,更不用提及對生僻字的理解。在字義理解的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將不易理解的字利用動畫的形式展現給學生,通過視頻的播放,加之教師的講解,會便于學生對字義的理解。例如,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講的生僻字“森”,該字的字義理解的講授,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關于森林的相關視頻,從而講解“森”字的由來——由眾多樹木組合而成,最終形成森林,因此,這個“森”字,就是眾多個“木”字疊加而來,該教學演示非常直觀,也便于學生理解[5]。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漢字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教師的教學手段,有利于小學生對漢字發音、寫法和字義理解內容的學習,有利于小學生語文識字的學習,切實提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