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龍梅
(重慶市江津區東城小學校,重慶 江津 402260)
“美術”就是引導人們去對“美”進行深入探索和全面認知,讓人們能夠從自然發現美,由生活感受美,從而人們才能發自內心的熱愛美術藝術。就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而言,教師必須要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和培養,并以此為切入點來將“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的教學理念融入課堂教學之中,逐步引導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讓學生能夠重握課堂教學的主動權,開始學會通過主動探索來獲得審美能力的培養,從而確保課堂教學得以高效的進行。
小學美術教師需在課堂教學中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這是能否對學生審美能力進行有效培養的關鍵。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小學美術教師一定要先保證自己擁有與時俱進的教學理論知識,再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和課堂教學實際情況來進行合理創新,然后借助互聯網來對自己的知識儲備予以不斷擴充,巧妙地運用多媒體來將課堂教學變得靈活起來,使用更為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令學生的眼界變得更為開闊,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為靈活,從而學生的審美能力才能獲得更好的培養和提高。因此,小學美術教師要著力于教學觀念的更新和教學方法的拓展,以順應時代發展需求為前提來改進教學方法,將教學模式由“單一”發展為“多元”,在眾多教學方法中選擇最為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同時,小學美術教師還要在課堂教學中打破常規,不要只拘泥于一節課要采用哪一種或哪幾種教學方法,而是要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進行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來對教學方法進行靈活調整,確保學生的審美能力在課堂上得到最為有效的培養。需要注意的是,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恰當的教學方法并不特指一種教學方法,其可以是兩種或三種甚至多種教學方法的聯合使用,還可以將課堂教學由課堂向課外進行合理拓展及延伸,讓學生能夠由“有限的課堂”走到“無限的生活”,通過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品味生活來發現更多的“美”,從而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才能得以更好的激發,進而學生的美術潛能才能得以更為充分的挖掘,這樣學生的審美能力才能獲得更為成功的培養。
小學生是活潑好動的、充滿活力的、好奇心強的,課堂教學中只要有一點新鮮的事就能讓他們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并開始對事件進行深挖。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小學美術教師要把握好學生的這一特點,以《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為指導,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真實能力水平,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合理設置,將“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為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教學引導,將學生置身于輕松、和諧、愉快、靈活、自由的課堂氛圍之中進行學習,讓學生更為有效地去對知識進行獲取,令學生能夠沉浸到課堂之中去感受美術的魅力,使學生在全身心投入的學習去對“美”進行認知,這樣學生的審美能力才能獲得更為有效的培養和提高。
“課堂”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的主要陣地,“課堂”是學生發現自我、展示自我、發展自我的重要舞臺。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小學美術教師必須要對學生的主體性予以足夠的尊重,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還學生一個妙趣橫生的課堂,將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學生的手中,喚醒學生心中的學習熱情,這樣學生的審美能力才能在培養中獲得更好的提高。例如,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生“畫花樣”的時候,就可以事先考慮到要讓學生更為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以此為基礎來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來完成“畫花樣”,或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展開競賽,或是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畫出盡可能多的花樣,或是讓學生將各種花樣通過設計組成一幅美術作品來進行展示……促使學生能夠最大限度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對相關美術知識進行學習,通過多感官刺激來對學生進行潛能的發掘,令學生能夠在快樂參與中獲得審美能力的培養;待到課堂教學完成之后,教師還要想辦法讓教學得以延伸到課外,令學生從生活中尋找、發現和創造更多的“花樣”,使學生的審美情趣在豐富的課余生活中更為自然地提高。
小學生的繪畫不能簡單以“好”或“不好”來進行評價,這不僅無法準確評價學生的審美能力,還會對學生的美術學習產生難以消弭的負面影響。因此,小學美術教師需對學生有更為全面的正確認識,清楚地了解到學生因生理發育尚不完全成熟,眼、手、腦配合還略欠協調,極有可能畫出形象怪異、奇特、荒誕的圖畫,從而更為真實地展現出現階段學生的特別之處,在繪畫作品中展現出成人無法企及的獨特魅力,用看起來游離于現實實際之外的畫面來對學生單純且美好的內心世界進行最為真實的表現,進而讓學生內在本質中的“真善美”得以最為直接的綜合體現,使學生的個性品質、想象力、創造力獲得更好的培養。
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小學美術教師不要總是在學生繪畫作品所表現的“形”上去做文章,不要拿學生的繪畫作品與成人的繪畫作品進行比較,不要簡單粗暴地評價學生的繪畫作品“像不像”、“美不美”、“好不好”,而是要從深層次對學生的繪畫作品進行挖掘,透過極富表現張力的作品本身來發現學生的純真和質樸,從遵循學生年齡發展規律的角度入手去感受學生在繪畫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童趣,以此來了更好地解到學生的在教學中表現出來的心理特征,引導學生更為愉悅、投入、自由地進行繪畫,從而學生才會在大膽表現中獲得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和增強,進而學生才會真正做到敢想、敢畫,這樣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才會水到渠成。
總而言之,小學美術教師要對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把握,根據學生的學習表現和學習需求來對教學進行靈活調整,確保學生能夠在生動活潑、豐富多彩、靈活自由的課堂教學中更好地獲得審美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發現、欣賞美的同時創造美,最終學生將會發現這世界竟是如此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