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東
(南昌市站前路學校,江西 南昌 330025)
眾所周知,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學活動中固然要注意基礎知識的掌握,閱讀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對奠定語文基礎知識具有重要意義。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語文學科作為文科性思維較強的學科,通常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師只有根據學生的興趣點,不斷激發學生語文閱讀的積極性才能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由于小學生還沒有完全形成思維定勢,因此,很難獨自完成閱讀學習,而合作學習的應用,可以提升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思維,提高邏輯思維能力,本文就將從小學語文閱讀現狀分析,研究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隨著新課標教育改革的推進,閱讀逐漸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學校對語文閱讀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但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依然存在著各種問題,影響著語文教學質量和教師的教學進度[1]。
首先,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學觀念老化,教學模式傳統,很多教師僅僅強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提升,將主要精力落實在課本上和“筆桿子”上,認為足以應對考試就足夠了,忽略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教師主導課堂,這樣下去,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效果不佳,同時閱讀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也得不到培養和提升,長此以往,學生便容易對語文學習產生厭煩心理。
其次,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經常主導課堂教學,忽略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也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閱讀時間,有的學校甚至將閱讀課程形式化,認為可有可無,認為閱讀能力不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生只要將課本知識掌握住,并運用于考試中,就足矣。教師沒有給予學生正確的閱讀指導,同時忽略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將嚴重影響學生語文成績的提升。
小學生心智還尚未成熟,邏輯思維定勢還未完全形成,因此,在閱讀過程中,他們可能會因為思維能力而遇到各種各樣的閱讀困難,教師開展合作學習,將學生分成小組,相互協作,完成對文章的分析,理解,遇到問題可以相互探討,集思廣益,閱讀效果將大大提升,同時,閱讀難度也大幅度降低。本身語文學科比較枯燥無味,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可以大大提升對語文的興趣,提高課堂活躍度,長此以往,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定勢[2]。
語文課本中文字性內容比較多,每一節課的任務和內容都很多,可能一節課下去,留給閱讀的時間就會少之又少,對于將閱讀環節放在課程中的教師來講,閱讀環節也會耗費課程的大量時間,導致其他環節不能順利進行,因此,通過合作學習可以大大的節約課堂時間,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提高閱讀能力和閱讀效率,節約閱讀時間,這樣還可以將省下的時間分配給其他環節,由此,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還確保課程順利進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自制力較弱,對一切新鮮事物充滿好奇,而語文科目文字較多,較為枯燥,學生本身對其提起興趣的可能性較小,而教師要做的就是尋找一種方式,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參與談論。因此,合作學習為提升學生閱讀興趣提供了一種可能,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學習,給予他們自主閱讀空間和時間,并有針對性的尋找適合閱讀的文章,由此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3]。
課內閱讀相較課外閱讀來講,閱讀難度較大,且課內閱讀與課本知識的關聯也較大,但對語文閱讀來講,提升閱讀教學效果也較為明顯,在進行課內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和能力以及文章的難易程度進行分組,布置合作學習任務,然后讓學生通過協作學習,完成閱讀,并根據老師布置的任務進行討論,得出答案,實現合作學習目標。教師在進行課內合作學習時應注意,要對合作小組的人數進行合理的控制,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搭配協調,讓學生互幫互助;要避免小組之間的閱讀能力差異太大,形成合理的小組間競爭關系;教師在學生閱讀時要做好記錄,擅于觀察,及時了解學生遇到的問題,并進行合理解答和指導,為學生合作學習打下良好基礎[4]。
課外閱讀相較課內閱讀在難度上大大降低,并且課外閱讀合作學習是建立在課內閱讀合作學習基礎上,進行的合作學習活動,在進行課外閱讀合作的過程中,教師應提前做好影響控制,以保證學生閱讀目標的達成。教師在進行課外閱讀設計時,應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為首,對所選的閱讀素材的難易程度進行控制,了解每個學生的理解能力,找到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文章;保證所選內容與課本內容的相關性,不能脫離課本,也不能局限于課本知識,幫助學生開拓視野,拓展知識面,保證學生完成課內知識的同時提升閱讀能力[5]。
小學語文階段的教學活動絕對不能僅僅局限在字詞簡單的聽說讀寫,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發展,閱讀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個人素養的提升,通過合作學習,讓枯燥的課堂變得輕松生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順利完成語文閱讀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