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彬
(貴州省甕安縣中坪中學,貴州 甕安 550400)
初中初學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應建立在科學合理的分組安排及合作學習模式的有效建立上,教師應加強對小組分組及分工的重視,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及和執行性。在進行合作學習的小組分組時,教師應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特長及性格特征,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合理的小組劃分,一般來說,按照六名學生為一組的方式進行小組劃分,人數太少不利于學習氛圍的形成,人數太多則不利于交流和有效的溝通,在小組劃分時,教師在綜合考慮學生特點的同時還應注意尊重學生的想法,確保小組劃分能夠基本滿足合作學習的需要和學生的意愿;小組劃分完成后,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分工,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鼓勵學生積極溝通,主動承擔起小組合作學習的責任,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點和優勢,為小組合作學習貢獻力量,建立學習秩序與規定,從而為后續的合作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合作學習的目的,是通過有效的交流與思想的碰撞,解決初中數學學習的問題,提升學習效率,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小組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通過有效的引導,將學習任務和問題拋給學生,引導學生通過有效的方法進行任務的細分,倡導小組自主討論及研究,針對數學學習中的問題,積極探索解決方案,通過思想的碰撞和溝通協作,共同形成結論,從而提升學生自主思考與學習能力的提升。
以人教版八年級數學《豐富多彩的正方形》一課為例,在進行合作學習時,教師可以拋出問題:假設有一塊正方形的土地,現需要用兩條筆直交叉的道路將其劃分為四個面積相等的場地,請問可以有多少種劃分方式?問題提出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內部的討論和驗算,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鼓勵學生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劃分方法,在一定時間內總結每個小組找出的方法,通過這樣的形式總結解決此問題的幾種不同方式,取得結論,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實現。
良好的競爭局面,可以有效刺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參與性,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進行合作學習的設計時,可以有意識的安排一些小組競爭的游戲或活動,并設立一定的小組獎勵機制,通過這樣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的項目中來,激發小組的榮譽感,增強小組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良性競爭,打造極具活力的小組合作學習氛圍,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從而實現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
以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二元一次方程組》一課為例,教師可以組織小組間進行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法大PK的游戲,將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問題拋出,在規定時間內哪個小組用時最少解答案,就可以上臺將答案寫在黑板上,通過幾組游戲,總結用時最少且正確率最高的小組,成為獲勝小組,并獲得獎勵。通過這樣的方式,不但調動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積極性,更通過趣味的游戲,激發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升了教學效果。
要確保數學合作學習效果的落地,應首先保證每位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都能夠充分發揮其作用,并能夠有所收獲,因此教師需要通過合理的制度激活小組活動,提高學生的溝通合作能力,才能夠保證合作學習的效果得以實現。在實際的操作中,我們常??梢钥吹竭@樣的一些情況,在一個合作小組內,有的學生非?;钴S和積極,幾乎包攬了小組內所有的發言和討論安排,有的學生卻幾乎得不到表達的機會,有的學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參加小組活動,有的學生則抱著偷懶、僥幸的態度,將自己的工作推給其他同學。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當采取有效的手段,確保每位學生在小組內的分工明確,并充分發揮其作用。
如教師可以采取輪流發言、輪流提問、輪流管理的方式,在每次進行小組發言、小組提問或討論時,安排不同的學生進行組織、表達和協調的工作,通過這樣的方式激發每個學生的參與性,鼓勵學生主動承擔起小組合作學習的責任,通過良好的溝通協作提升學習效果,并循序漸進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為合作學習的深入開展奠定基礎。
新課程改革對初中數學的教學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合作學習方式的應用,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提升教學工作的互動性,加強同學間的交流與溝通,打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從而促進學生自主思考與學習能力的提升,為初中數學教學工作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