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平
(內蒙古豐鎮市隆盛莊鎮政府,內蒙古 豐鎮 012100)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經濟在我國經濟結構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其發展情況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有著重要影響,促進農業經濟發展也是加快我國新農村建設的主要手段。想要促進農業經濟不斷發展,就必須要做好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通過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可以使得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開展呈現出科學化、現代化、先進化的特點,從而保證我國農業經濟穩定、持續發展。對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進程進行探討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下面就對相關內容進行詳細闡述。
(一)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較低
中國的農業發展由于經濟發展,信息化趨勢明顯,而且向農村的農業發展貢獻信息服務的對應的信息服務體系在部分農村已經建成。為了匹配信息服務系統,農業經濟管理應該向信息化邁進,為了適應當前構建農業經濟的目標,要建立信息化管理平臺。然而,如今中國很多農村的經濟管理信息體系需要加強,信息的服務水平需要提升,并因此使得農業經濟管理向現代化轉變的速度減慢,拉低經濟管理的水平。
(二)龍頭企業缺乏管理,顯著缺少帶頭作用
龍頭企業和農業經濟發展的關系連接緊密,然而如今一些地方的龍頭農業產業較少,而且缺少領頭作用,缺少針對龍頭企業的規范管理強度和管理標準,造成一些大企業的發展缺乏持久性,龍頭企業的價值及作用沒有得到充分挖掘。
(三)農業信息技術人才缺乏,信息基礎工作水平低。由于農業農村信息化是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一項新工作,我市農業系統明顯缺乏信息技術人才,特別是既懂農業又了解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通過調查,全市、縣兩級專門從事農業農村信息工作的人員中,計算機網絡相關專業本專科畢業的不到5%,大部分是從農業類專業畢業后通過自學計算機網絡知識轉到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工作崗位上的。因此,基層單位只能從事初級的信息資源采集和發布,而不能進行深度開發,使大量信息資源得不到利用,直接影響了農業農村信息化的發展步伐。
(一)結合實際情況科學規劃并分步實施。根據全社會信息業發展的趨勢,利用最先進的技術,高屋建瓴的研究制定出農村經濟信息管理現代化建設的規劃,并提請專家研討及論證,而后逐步實施下去。
(二)擴大資金投入,想方設法解決資金問題。不言而喻,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所需要的資金是巨大的,地方各級政府應該加大啟動資金的投入,并為其設立專項資金。可是政府的投入也是有限的,而社會的力量是巨大的,政府應該統一規劃并引入競爭機制,依據誰投資,誰受益的商業法則,吸引各類企業及個人的投資。
(三)健全網絡體系,實現信息資源的充分共享和利用
信息網絡體系包括基礎傳輸網絡以及建立在基礎傳輸網絡上的專業計算機信息網絡、電信業務網絡和廣播電視業務網絡。同時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信息網絡應用也是信息網絡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要按照市、縣、鄉、村,商家、廠家、業主、農戶的層次分工,形成上下相通、左右相連、涵蓋上述內容的網絡體系,做到全球化信息可以即刻傳到干家萬戶,當時當地的信息也相應活躍在全球,從而規范信息市場,整合信息資源。
(四)加強信息化人才的培養并壯大其建設隊伍
加強信息化人才的培養并壯大其建設隊伍,目的是在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不會出現人員不足的現象。在信息快速發展的今天,信息的競爭主要以人才的競爭為主,大量專業技術人才是發展現代化農業的必備前提條件。專業技術人才也是農業經濟發展的軟實力。人才素養與建設成果的關系密切相關。政府部門應通過專門的培訓,篩選出既掌握經濟規律又熟知管理技能的、可以進行專業管理的人員,通過眾多人才的聚合,加速邁向農業現代化。這需要在國家的高校專業設置上增加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相應專業,以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的技術人才和創新人才;同時也需要注重農村當地人的信息化培養,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和專業知識,讓他們將專業的理論知識和自身在實際農作中的經驗相結合,從根本上實現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這也就是說,當地政府部門要開辦信息技術培訓課程,向廣大農民群眾傳授計算機、多媒體知識,使農民群眾提高信息化建設的意識并加強與專業管理人員之間的交流,提高信息化建設隊伍的整體綜合實力,加快農業信息化。
總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進程中還存在著很多不良問題,只有找尋有效措施對這些問題進行改善,才能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優勢良好呈現出來,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使得我國農業市場與國際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