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娜
(鎮江三新供電服務有限公司揚中分公司,江蘇 鎮江 212000)
供電所屬于供電企業的基層單位,主要負責線路維護、停送點服務、抄表和電費收取等工作。供電所雖然是企業,但是與完全市場化的企業相比,其存在一定的特點,因為供電所除了商業目標外,還承擔著一定的社會責任,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息息相關。因此,如何確保供電所能夠順應社會的發展,提高自身的績效管理水平,確保供電所具有持久的凝聚力、創新力和驅動力是本文主要的研究對象。
要把推行績效管理工作當作“一把手”工程來落實,成立由黨政一把手任組長,各分管領導為成員的績效管理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績效管理工作的組織與開展、對機關管理科室的考核;設立由各職能科室負責人組成的績效管理辦公室,負責對基層單位指標制定及考核;設立名績效專責和兼職績效管理員對基層單位員工指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明確職責,細化分工。省、市公司近年對績效管理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績效管理是企業管理的熱點,形成適合企業自身特點的管理和考核辦法,才能實現員工的素質高、工作績效高、待遇高的“三高”目標。
經調研發現,各縣區供電公司與市供電公司目標聯系不緊密,農電員工在理解上級單位下達的目標時易產生偏差,在完成自身績效時,僅局限于完成“應該”完成的工作,對上級單位的整體目標視而不見。市縣公司層面確立目標樹導向。將省公司營銷農電管理指標體系與重點工作分解,落實到區縣公司和農電公司層面,實現績效考核、同業對標爭先進位。各縣區公司根據市公司整體目標制定本單位在某個時間段要達到的指標值,將各供電服務公司薪酬分配與團隊目標完成情況掛鉤,建立依據勞動效率進行公平分配的薪酬機制。供電所層面厘清重點明方向。在全省率先開展“全能型”供電所質效評價,以打造業務協同運行、人員一專多能、服務一次到位的“全能型”供電所為目標,從基礎管理、臺區經理制、綜合柜員制、新型業務四個方面制定“全能型”供電所建設工作標準,以引導供電所掌握工作方向、調整工作重心。對開展示范所建設的供電所要確保其綜合排名位于本單位前三名。為全市“全能型”供電所基礎管理水平、各項業績指標、業務協同能力、綜合服務能力的整體提升明確方向。
針對供電公司的實際,設立績效管理委員會,策劃統籌協調績效管理的相關事宜,委員會主任由公司一把手擔任。下設績效管理辦公室,承擔績效管理的各項具體事務,主任由分管副總經理擔任。公司的績效管理是全員管理,公司各級人員在企業績效管理體系的建設與實施過程中都有各自明確的角色定位,都承擔著相應的責任。公司高層是公司戰略的制定者,是公司績效管理的規劃者和經營者,績效管理辦公室是高層具體意見的執行頒布機構;部門負責人(中層)是分管各部門績效的規劃者和管理者;一般員工(基層)是實現績效目標的具體執行者;人力資源部或有關職能部門是績效管理體系的專業設計者和推動維護者,是高層、中層和基層的績效合作伙伴、專業顧問。
網絡化管理模式主要是針對營業廳而言的,具體操作過程中,要組建專門的營業服務小組,利用好信息技術組成4級供電服務模式,以更好地對工作人員進行監督和考核;這4級供電服務模式分別為:單人小組的一級工作模式;網絡小組協同組織的二級模式;班組三級協同模式;供電所四級協同模式。
在建立好多級小組協同管理模式以后,也可以推行營業廳綜合柜員制,定期對現有的窗口服務人員展開培訓工作,提高服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技能水平;監理專門的客戶經理培訓基地,對客戶經理進行專門的業務培訓,滿足“一站式”服務的技能需求。
首先,要針對供電所工作人員的工作任務和工作量制定出科學的地區配置率系數、績效工資系數,將工資與工作量績效和業績考核直接進行顯性或者非線性的掛鉤。其次,定期進行上級部門到下級部門績效工資總額的核定。第三,根據工作人員的年齡、業務能力差異分成不同的責任區,可以實施積分制,績效越好則積分越高。第四,加強對業績指標的管控,重點集中在線損監控、同業對標分析、數據統計與分析等幾個方面上,及時發現績效報告中存在的問題,并公開發布和整改,確保各項指標合格可控和完成。第五,展開績效考核會議,由績效考核小組組長召開并發表考核意見,沒有異議后再讓每個績效小組成員在最終報告上簽字。最后,根據提前建立好的績效管理獎懲制度,根據績效考核成績對工作人員進行物質和精神獎勵,定期開展表彰大會,對表現優異或者做出突出貢獻的成員進行表彰。
總之,由于“全能型”供電所具有響應快速、服務周全、工作高效的特征,所以,在“全能型”供電所模式下,必須要加大力度創建復合型人才隊伍,全面提升青年員工綜合能力與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增強供電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為客戶提供更加周全、高效的供電服務,才能助力實現業務協同運行、人員一專多能、服務一次到位目標,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贏得優勢,創造出更加卓越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