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雯雯
(南昌市紅谷灘龍崗幼兒園,江西 南昌 330000)
習勞活動屬于動作訓練,動作訓練可以培養出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孩子自身的責任感。所以父母一再幫助孩子日常基本生活的話,會限制孩子的動作技能的發展,不利于孩子養成獨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現在幼兒園的習勞教育主要包括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自我服務勞動,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另一方面是集體服務勞動,在服務自己的基礎上,進一步去服務別人,服務大家。教室在幼兒園為孩子設置勞動教育活動內容時,需要根據幼兒的生活實際和年齡特點去設定。
現在的家長對家里的孩子寵愛過度,讓孩子體會勞動的意識較為薄弱。家長們習慣了事事包辦,事事代替,導致現在好多的孩子自我服務的能力很差。例如很多已經上幼兒園半年的孩子們不會自己穿脫衣服,不會穿鞋子,不會系鞋帶兒,不會扣好自己的紐扣,不會疊被子,在玩完玩具之后沒有收拾玩具的習慣。
在幼兒時期適當的去開展一些自我服務的勞動鍛煉,不僅可以促進孩子肌肉、骨骼的發育和一些肢體動作的協調靈活性,而且還可以在自我動手動腦的反復操作實踐中獲得知識,成功的將勞動體驗遷移到其他的教育領域,從而使孩子變得更加能干、聰明、懂事。在勞動過程中,孩子會體會到勞動創造的樂趣,同時也能夠讓孩子知道勞動的艱辛,從而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教師根據班級各個年齡階段去設定勞動教育內容,為學生在社區創設一個良好的勞動教育環境。例如教師帶孩子們去敬老院幫助老人,在老人不方便行動的情況下,讓孩子為老人系鞋帶、穿衣服、系扣子、給老人唱歌跳舞表演節目。也可以在社區為孩子們舉辦一些類似于疊被子,收拾玩具等游戲性的練習及比賽活動 。在社區室外設置活動,利用社區的邊邊角角可以開辟養殖角、種植園、按照當下季節帶領孩子種瓜果、種豆類,教師同時指導學生給植物松松土、澆澆水、施肥除草等等。等到可以收獲的季節,教師和孩子們一起采摘果實。除此之外,設立飼養角,讓孩子們精心飼養照料各種小動物,在照料動物的過程當中去了解這些動物的特征習性,在實踐飼養動物的過程中去學會關心愛護小動物。
不管是鄉村教育還是城市教育,孩子都需要有責任感。我們要不僅重視成人的全面發展,更要重視幼兒完整人格的培養和性格的充分發展。在幼兒大班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培養責任意識是幼兒園到小學的一個重要銜接。例如:有一次大家集體活動做美工,孩子們都很開心地投入在自己的活動當中,當老師來到教室看到地上扔了好幾張零亂的廢紙,膠棒和剪刀都掉在了地上。老師隨口問了一句是誰弄的,過來收拾一下。好多孩子都在說:“不是我弄的,不是我弄的。”孩子們七嘴八舌的推脫,但是沒有一個孩子過來撿起掉在地面上的東西。現在的孩子過于缺乏集體服務意識和責任感。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去培養和提高孩子們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份子,應當關心集體,主動為集體分擔。教師可以組織孩子們參加各種“責任區”活動。孩子們輪流負責班級的各種值日工作,比如負責大家的一日餐具、點心發放;負責給班級的花草澆水;負責班級的桌椅擺放。在活動開展前,教師帶領孩子一起討論如何開展責任區,使孩子明確各個責任區的任務以及要求。在討論過程中,孩子們參與其中,會大大地提高執行任務的積極性,教師每日監督指導,等孩子們每天入園整理好責任區再去進行其他活動。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在幼兒成長過程父母的影響是必不可少的,對孩子進行習勞教育離不開家長與教師的共同配合,否則幼兒園與家庭要求與做法不一致,在家里家長仍然事事代替,事事包辦,孩子的勞動習慣和勞動情感的培養是難以見到成效的。例如:教師在學校布置好與家長一起完成的任務,讓孩子和家長一起包餃子,回家幫助爸媽。在媽媽做飯的時候,幫助媽媽剝豆角、摘菜葉、搟餃子皮。在家人一起用餐結束之后,家長指導孩子收拾碗筷,擦餐桌餐椅這樣的值日性工作。這些習勞內容對孩子來說既新鮮還有吸引力。這樣孩子能夠掌握一些簡單的日常生活技能,對于孩子的成長發展是十分有利的。
學習勞動的過程中,孩子會學會對家長老師的感恩,在感恩中孩子會生出智慧,這樣孩子們的責任心、榮譽感也隨之提升。孩子們會增加為集體服務的意識和責任感,在擔任勞動角色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勞動價值,感覺到勞動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感念一粥一飯的來之不易,保持愛惜物命的善心。一切習勞都是為了更好的實踐,知行合一培養孩子們的細致觀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