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如果我們講物流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那么供應鏈就在我們生活、工作、生產的各個領域。如果互聯網在改變世界,改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話,同樣,供應鏈也在改變世界,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生產方式。大會特邀請了原國家內貿部黨組成員、總經濟師,商務部現代供應鏈專家委員會丁俊發研究員,為我們解讀當前熱點供應鏈話題。他表示,供應鏈已經上升到國家層面,因為供應鏈是組識方式、商業運體模式和治理結構的創新,是一種軟實力。會上,丁俊發就供應鏈的重點話題進行了分析——
我們現在已經處在供應鏈時代。科里斯托弗講過一句話,“當今社會不再有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所以現在有一種競爭叫供應鏈競爭。有一種武器叫供應鏈,有一種戰爭叫供應鏈戰爭。特別是中美關系中,美國開辟了一個新的戰場,就是供應鏈。如果美國要在全球擾亂經濟,獲取一已私利的話,首先要擾亂供應鏈體系。對中國可能走三步,第一,對重點高科技企業斷供,中興、華為、大疆無人機,后又擴大到近百個企業。第二,加征關稅,把中國供應商踢出供應鏈。第三,在貿易、投資、科技、人才等方面與中國切割。但我想美國做不到,也不可能走到這一步,如果這樣,整個世界供應鏈就要重組,這個非常困難,也非常危險,對經濟全球化打擊太大,全世界都反對。
供應鏈在改變世界,歐美國家已有一個供應鏈運作模型與供應鏈績效模型,許多企業根據供應鏈的模型在運作它的生產。2012年美國奧巴馬總統頒發了“美國全球供應鏈國家安全戰略”,核心是安全與效率。保證美國工業安全、科技安全、金融安全、美元安全等等。對中國的南海問題,美國在打安全牌,說影響了他的航行安全,國際貿易安全。還有一個是效率,美國優先,美國第一,不允許別人超過美國。亞太經合組識也非常重視區域供應鏈,提出要成亞太供應鏈聯盟。世界500強企業也都制訂了全球供應鏈戰略。世界銀行每兩年都要發布全球供應鏈績效指數排名,中國是第二大經濟體,第二大消費國,第一大物流市場國。但2018年中國排名第26位,說明中國是一個大國,但還不是強國。帕拉格.康納在《超級版圖》中有一句話,“在21世紀,誰統治了供應鏈,誰就統治了世界。在供應鏈世界中,誰擁有領土或者資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誰在使用或者管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的經濟發展一定要善于整合全球資源,形成完整高效的產業供應鏈,在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中占據有利位置,提高綜合競爭力。十九大提出把現代供應鏈培養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發展新動能。
什么是供應鏈?供應鏈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質量和效率為目標,以整合資源為手段,實現產品設計、采購、生產、銷售、服務等全過程高效協同的組織形態。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供應鏈已發展到與互聯網、物聯網深度融合的智慧供應鏈新階段。為加快供應鏈創新與應用,可以促進產業組織方式、商業模式、政府治理方式創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7年國務院頒發了84號文。把供應鏈上升到國家層面,為什么?國家提出一個方略,一定有一個問題導問向或戰略導向,改革開放,要實現兩大轉變,計劃經濟變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粗放型經營變成集約型經營,前面一個基本完成了,后面一個任務非常重大。我們成本比較高,從國際上的對比中,我們的數量都可以,但是質量一對比馬上就下來了。這說明我們在軟實力方面比較欠缺。如制造業組織方式,農業的組織方式,政府的治理方法等等很多方式效率不高,產生很多問題。我們必須要用信息化與供應鏈來改造傳統產業。
供應鏈有三個核心理念:第一,資源整合模式。整合什么?物資與非物資整合,內部與外部整合,跨區域與跨行業整合。比如海爾整合先從內部開始,把各個產品分散的采購、物流、配送、銷售整合起來。但是光內部整合不夠,必須整合外部,所有企業都在供應鏈里面。第二,結構與流程優化模式。我們講到經濟肯定要講到分工,分工越細,越透明,越徹底我們的生產效率越高。但是分工越細,環節越多,交易成本就越高,這是一個矛盾體,怎么辦呢?流程與結構優化。我們講到阿里巴巴、京東,為什么比實體經濟成本低?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流程優化了,很多環節簡化了。第三,功能(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人文流)運作一體化的集約化模式。根本目的是通過市場對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國家、產業、城市、區域、企業的降本增效。
當前,國家在四個層面展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企業供應鏈是基礎。西方講供應鏈主要是講企業,特別是制造業,中國實施政府推動,第一批選擇了266個企業搞企業供應鏈試點,加上每個省的試點,大概超過1000多家企業。國家提出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有100個左右企業成為有影響力的供應鏈企業。
重點是產業供應鏈和城市供應鏈,國務院84號文中重點講產業,比如農業、制造業、流通業、金融業、綠色產業供應鏈系統等等,有55個城市進入供應鏈試點。
國家供應鏈是根本。美國有國家供應鏈安全戰略,其他國家都在學美國制訂國家安全戰略,“一帶一路”是我們國家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的供應鏈有三個方面要重點突破:一,從物流大國到物流強國,成為全球重要的供應鏈創新中心。二,從科技賦能來講,要搞智慧物流與智慧供應鏈,從鏈到網到生態。三,建立完備、高效的物流與供應鏈服務體系。我們的目標主要是四個:一是供應鏈指數經10年努力,從2018年的26位進入前十位。二是物流總成本與GDP的比率經10年至20年的努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三是中國成為全球重要的供應鏈創新中心,有近百個企業成為全球有影響力的供應鏈優秀企業,現代物流與現代供應鏈的運作體系與服務體系基本建成。
目前中國的企業供應鏈我認為主要有五種模式在運作,一種是生產型,一種是商貿交易型,一種是服務型,一種是平臺型,一種是生態型。無論那種類型,有存在供應鏈的風險,上下游鏈條里有幾百家企業,有的有上千家企業,怎么來運作?風險怎么控制?最根本的出路是供應鏈數字化或者叫數字供應鏈。我一直反對就供應鏈講供應鏈,一定要與產業鏈、價值鏈結合起來,產業鏈是基礎,是土地,價值鏈是目的,供應鏈是運作方法,千才別顛倒了。國務院對供應鏈有三個定位: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特別是供應鏈是新的模式,新的組織方式,新的商業模式。另外,同樣也是一種高新技術。
我希望今天參會的全國經濟媒體,今后多關注、多宣傳供應鏈,多報道全國優秀供應鏈企業,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