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小蘭
【關鍵詞】傾聽;閱讀教學;學生需求
【中圖分類號】G623.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6009(2019)89-0061-02
閱讀對提升兒童的語文素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了提升課外閱讀的效率,統編語文教材首次將課外閱讀策略納入了課內。那么,如何引導學生親近閱讀、愛上閱讀呢?筆者以為,傾聽是一個重要的方法和途徑。
1.從需求出發,了解兒童的閱讀興趣。
每個兒童都有閱讀需求,但由于家庭背景、個人愛好等方面的不同影響,每個兒童的閱讀體驗感和獲得感則不盡相同。這就要求教師從傾聽兒童心聲出發,了解兒童閱讀需求的規律性,尊重差異性,突出教學的自身引領性,科學引導兒童制訂閱讀計劃、開展閱讀活動。
了解共同需求,把握閱讀規律。了解兒童的共同閱讀需求,就是要把握不同年齡、不同性別兒童的閱讀規律。因此,教師在傾聽時,要精準把握兒童的成長發展規律。例如:通過傾聽,我們了解到低年齡段兒童大都喜歡圖文并茂、文字精練、色彩鮮明的文本;隨著知識的豐富和智力的發展,大部分學生會逐步喜歡上科幻圖書以及描寫兒童心理、兒童生活的短篇小說、校園小說、青春小說。把握這些規律,有助于教師合理引導兒童制訂共同“閱讀清單”,培養兒童的閱讀興趣。
尊重兒童的個體差異,滿足個性需求。教學活動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在不同的聲調中聽出“具體的人”。學生閱讀的水平和程度不盡相同,教師在進行閱讀指導時要蹲下身子,走進每個兒童的內心,通過深度傾聽了解兒童閱讀能力、喜好等,引導兒童從自己的能力和意愿出發,選擇自己想看的書、能看的書,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和素養。
師生平等對話,培養閱讀素養。傾聽從來都不是單向的,它既包括教師對學生的傾聽,同時也包括學生對教師的傾聽。就課外閱讀來說,教師通過傾聽兒童心聲,能夠科學選擇兒童讀物、設計科學的自主閱讀時空,有助于兒童自主選擇、閱讀與思考;另一方面,兒童傾聽教師教誨,讓教師在兒童閱讀成長中的示范引領作用得到充分體現。
2.從方式入手,傾聽兒童的閱讀過程。
泛讀與精讀的結合。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中,周曄說自己讀《水滸傳》“不過囫圇吞棗地看一遍,只注意緊張動人的情節;那些好漢的個性,那些復雜的內容,全搞不清楚,有時候還把這個人做的事情安在那個人身上。伯父問我的時候,我就張冠李戴地亂說一氣?!濒斞赶壬牶笳f:“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眱和拈喿x會存在“浮光掠影”的傾向,教師要用恰當的方式引導兒童在泛讀的基礎上精讀,進而獲得知識、受到熏陶,真正領略讀書的“滋味”。
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統編語文教材在閱讀方面呈現出“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因此,教師可以采取“1+X”的辦法,學習課內的一篇課文,適時為學生推薦若干篇課外閱讀。在此基礎上,引導兒童根據課內課外閱讀內容,講述和練寫故事的情節、景色的描寫以及人物的形象、行動、心理等,讓學生在聽、說、寫中提高口頭表達和文字表達能力。這樣,以課內閱讀拓展課外閱讀,以課外閱讀完善課內閱讀,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積累運用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傳統閱讀與現代閱讀相結合。隨著信息化的發展,數字化閱讀開創了個性化閱讀的新階段,傳統的紙本閱讀已經不再是兒童閱讀的唯一方式。電腦、電子書、聽書APP等延伸了兒童的閱讀時間,拓寬了兒童閱讀空間,相關的閱讀信息被賦予了圖片、聲音、文字等。這種閱讀方式一方面能夠充分調動兒童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但也容易導致兒童閱讀的碎片化、膚淺化。面對現實,教師既不能采用簡單粗暴的方式禁止數字閱讀,又不能弱化傳統閱讀,而應引導兒童把傳統閱讀和現代閱讀結合起來,取長補短,不斷擴展兒童閱讀的視野,提升閱讀的能力。
3.從素養著力,傾聽兒童的閱讀感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边呴喿x邊思考是一種學習能力。傾聽兒童閱讀的感悟,引導“學生講、共同評”,能夠培養學生形成“思維探究型”閱讀方式,讓學生在閱讀中感知世界。
明確感悟的途徑。感悟,可以理解為“感受”和“領悟”,最終目的是要讓兒童悟謀篇布局之妙、悟遣詞造句之美、悟情理意味之深。教師在傾聽學生感悟的同時,要適時指導學生尋找感悟的途徑。例如:在閱讀分享時,教師應仔細傾聽,發現學生的長處和不足,通過“語言美在何處?”“人物哪里生動?”“情節為何感人?”“從中學到什么?”等問題,觸發學生學習體驗的敏感點。
尊重“個性感悟”。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同的兒童對同一部作品可能會有不同的解讀。因此,傾聽閱讀感悟應尊重兒童的“個性感悟”。閱讀時,兒童個體會因為眼界、能力等原因,不能全面理解作品的內容。教師要根據兒童的實際情況,通過伙伴交流、小組匯報、師生分享等班級讀書會的形式,引導兒童共同分享閱讀快樂,共同提高閱讀水平。
優化“評判機制”。教師要根據兒童實際,分層分類確定閱讀階段性目標,了解兒童選什么樣的作品、能不能精讀、會不會提問等,鼓勵兒童說出內心真實想法。雖是同讀一部作品,有的陶醉于情節,有的鐘情于語言,有的感懷于人物,所取未必一致。教師應通過傾聽閱讀感悟,發現差異,尊重差異,重引導、教方法,多鼓勵、少說教,多維度評價,以此來促進兒童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師范學校第一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