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嬌 鄭杰川
如果說互聯網改變了世界,改變了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話,同樣,供應鏈也正在改變世界,改變我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12月7日在浙江紹興舉行的2019中國經濟傳媒大會上,6位供應鏈專家和5位金融專家,就供應鏈管理和供應鏈金融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研究與實踐現代供應鏈管理,可以降本增效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現代供應鏈”,為我國供應鏈創新與實踐賦予了明顯的時代特征。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采購與供應鏈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胡大劍認為,黨中央、國務院把供應鏈管理上升為國家戰略,是我國政府治理理念和經濟治理方式的一個重大創新與突破。2017年10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明確到2020年將培育100家左右全球供應鏈領先企業,重點產業的供應鏈競爭力進入世界前列。2018年4月18日,商務部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等8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的通知》,提出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同時批準設立了供應鏈管理試辦的55個試點城市和266個試點企業。
胡大劍說,新時代背景下研究與實踐現代供應鏈管理,可以降本增效、提高發展質量,進而推進我國經濟新動能的創新;可以從如何提升產業供應鏈的管理水平入手,充分運用先進的供應鏈管理技術和模式來替代過去低效粗放的運營模式,從而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構建高效協同的全球供應鏈體系,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全球化進程。
供應鏈連接有5個工具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胡奇英教授則認為,供應鏈是一種連接,連接企業形成企業供應鏈,連接行業形成行業供應鏈,連接產業、城市形成城市供應鏈,連接國家形成國家供應鏈。這些鏈互相關聯,例如產業鏈給定了企業供應鏈的活動范圍,而這個范圍是由企業供應鏈來改變,價值鏈則是衡量供應鏈、產業鏈各環節的價值的大小。連接的工具是供應鏈五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知識流、商務流。城市發展產業需要尋找與自己相關的城市以及相關的產業,與自己如何連接到一起,在這要考慮供應鏈五流的要素。
華信咨詢設計研究院院長何吉濤從供應鏈在現代競爭中的核心作用出發,系統講解了與供應鏈相互推動發展的供應鏈金融的產生、當前的主要模式、國內的發展情況,對當前國內供應鏈金融發展不足之處進行了總結,并深入剖析了造成供應鏈金融發展雷聲大雨點小的原因。結合對供應鏈國家戰略落實、信息技術快速推進等影響因素分析基礎上,提出供應鏈金融將向平臺化、專業化和生態化方向發展的趨勢。
供應鏈管理是處于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中間的一種模式
北京物資學院采購管理專業主任宋玉卿闡述了國有企業實施供應鏈管理的關鍵議題。供應鏈管理是中庸于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中間的一種模式,國有企業應為中國供應鏈管理改進有所作為。在供應鏈產業布局上,國有企業應主動布局供應鏈關鍵節點,從而保障國家供應鏈安全;在企業運營上,國有企業應重視供應鏈的戰略貢獻,提升整個企業供應鏈競爭力;在供應鏈運營上,國有企業應建立卓越供應鏈管理系統,充分發揮企業供應鏈系統資源的潛力,做好戰略采購、項目采購和日常采購,在關鍵供應鏈績效指標質量、成本、交期、服務、創新、管理、健康、安全和環保上實現縱向發展和橫向超越,為高質量供應鏈發展做出示范。
企業供應鏈變革的基本思路和注意要點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專家夏燁分享了企業供應鏈變革的基本思路和注意要點。在產業升級的大環境下,作為產業細胞的企業,需要不斷通過管理變革來逐步提升供應鏈效率。在實施變革的過程中,企業需要設立能夠緊密支持企業發展戰略的供應鏈目標,構建足以支撐這些目標的管理組織,設計和培訓操作流程,以及改造以IT系統等為代表的工作工具。戰略目標、組織人員、制度流程、技術工具共同協作,構成了可以落地的解決方案。在實施變革的過程中,值得重點關注的是預測和計劃的指揮作用,新產品研發對供應鏈性能的前導性影響和使用咨詢服務的正確觀念。在談到中國供應鏈創新和突破的前景時,夏燁強調,理論學習研究和培養優秀供應鏈人才,對我國供應鏈發展至關重要。
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許多企業求生存的唯一方向
SPA中國數字化轉型部總監李洪認為,數字化轉型現在已經不是一個概念,也不是一個口號,它已經成為許多企業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商業環境中求生存的唯一方向。由于互聯網的迅猛發展,讓個性化,透明化,體驗至上變成現在消費的新趨勢。這個不僅在個人消費市場,更是在企業級業務交流中變成一種模式,如何將B2C的體驗帶到B2B的業務模式中,提高企業競爭力變得尤為重要。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許多企業忽略了“自動化”與“數字化”的本質區別,只是簡單的將原來人工工作由機器替代視為數字化的結果。最終讓系統和機器變成能主動交流,提供建議的幫手,才是數字化轉型的目標。李洪總結,數字化轉型中必須做到的“連接”,通過五個節點的逐步推進,將數字化轉型落實到企業經營的日常中。
“三個數據”蘊含著跨時代金融證券改革歷史的開始
金融專家李浩、程曉明、柯木玲、楊志凌、盧巖熠從新三板、科創板、創業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在新政策下的最新動態及未來發展趨勢,發表了各自獨特的見解,并分別從證券從業人員、投資機構(投資人)、企業、監管機構等不同維度分析了注冊制下資本市場的歷史機遇。
李浩主要圍繞“為什么說資本市場是跨時代”這個話題講了“三個數據”。他說,三個數據說起來很悲觀,但正是因為這三個數據才蘊含著跨時代的金融證券改革歷史的開始。第一個數據是我們一個工商銀行的利潤與整個中小板的利潤總和幾乎相平。第二個數據,我們一個工商銀行的利潤等于所有科創板公司利潤總和的3倍。第三個數據,我們最賺錢的A股公司前10家公司只有1家是化工,還有1家是平安集團,剩下的8家機構都是銀行。剛才我專門又確認了一下數字準不準確,我還發了一個朋友圈,看點贊了一二十個。我講這些數據只想說明,所有的這些都意味著跨時代的來臨,中國證券業新的歷史將會揭開新的篇章。
把企業上市的權利還給市場,還給投資者
程曉明在發言中說,首先我們要討論什么叫注冊制,我覺得大家對這個分歧還是挺大的,我理解的注冊制是三條。什么叫注冊制?就是把企業上市的權利還給市場,還給投資者,企業能不能上市你證監會說了不算,官員說了不算,誰說了算?投資者說了算,這才叫真正的注冊制,具體來說有三條:第一條,把門縫打開,讓企業上得來。根本就不是門檻高低的問題,是門縫的寬窄問題。一句話,讓每年的上市企業多一點,讓速度快一點。注冊制的核心根本就不是審不審,也不是證監會審還是交易所審,審批沒問題,關鍵是你能不能審得快一點,別一排隊兩三年——第一條是在把門縫打開的前提下,再說降門檻。第二條,寬進嚴出,以退市倒逼上市。第三條,用股票價格和交易量作為退市的唯一標準。
科創板有兩個核心:信息披露、形式審查
柯木玲發言說:注冊制下我們的機遇是什么?我想從幾個角度說一下。第一,從企業的角度來看,以前很多企業不是不達標,而是我們沒有給它足夠的額度。第二,對于主要以券商為代表的中介機構來說,比如科創板上市的時候要求中介機構對企業進行正常的估值,而且科創板的特殊和其他的板塊相比,它要求跟投制度,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券商到公司來給你服務科創板的時候,我的券商是必須對你進行投資的。第三,作為投資機構來看,因為整體的核心是去行政化,以信息披露為核心。對于投資人來說,他需要提高對于企業價值判斷的標準和眼光。第四,科創板的核心有兩個,一個是以信息披露為核心,另一個是以形式審查為核心。信息披露要依賴于廣大的媒體從業人員和媒體機構,因為科創板的企業要上市的時候,核心就強調了信息披露。
楊志凌說:我不太關注科創板或者哪個板的機會。某機構長期把入門關,結果入門的企業有多少是好企業,我們已經知道了。因為我最初是在管B股,我的思路就是讓市場來把關。所以有些批出去它發不了,不是我不批?,F在大家堅信市場化方向很快會到,嚴把入門關這塊沒有了,容易進來了。好處是大家容易進來了,壞處是估值會降下來,供給多了。未來投機的因素也少了,價值投資以科技的、經營的因素多了。我們不能光看到機會,也要看應該怎么應對這個機會,市場化的大門很快會打開,誰被市場所認可,由我們的硬科技說了算。
估值問題和新三板價格洼地策略并不是矛盾的
盧巖熠最后發言說:剛才程博士和楊博士也都提到了估值的問題,我覺得這個估值的問題和新三板價格洼地的策略并不是矛盾的關系,恰恰是它存在的一個頂層邏輯。將來高估值的板塊可能估值會下降,那么被整個市場低估值的板塊價值是要提升的。我還是這個基本觀點,因為我們投資一級股權市場,實際上投資的是企業,同樣的企業我們肯定要投相對市場估值比較低的。將來整合投資者和企業之間市場的互動,最終會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和企業的合理估值,從長線來看這個投資會取得更好的收益。從科創板現在的情況來看,目前掛牌的企業總體質量還都是比較好的,但是整個市場的熱度有一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