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梅
【關鍵詞】閱讀教學;情理;提問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6009(2019)89-0067-02
統編語文教材從三年級上冊起,獨立設置閱讀策略單元,旨在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策略,形成運用閱讀策略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成為積極的閱讀者。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為提問策略單元。教學本單元時,策略是重點,但仍要重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教學,避免上成純粹的策略指導課。教師要讓感悟語言文字的“情趣”與學習策略的“理趣”有機結合,共生共長。
1.扎實預習課文,解決“是什么”的概念問題。
在初讀課文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對文中的新鮮詞語或未知概念產生疑問,這會影響學生對課文內容和表現方式等深度問題的思考。例如:《蝙蝠和雷達》中“雷達是什么”“超聲波是什么”“雷達有哪些作用”,《呼風喚雨的世紀》中“原子核、程控電話是什么樣的”“光年指的是時間嗎”等概念問題,與課文內容相關,學生雖然不懂也不影響對內容的理解,但學生對這些事物或名稱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預習環節,借助工具書、家長的幫助和網絡媒體等方式獲得相關的知識。教師可設計預習問題單,并給學生留出答案對話框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選擇,培養學生課前預習時的提問意識,培養學生學會提問和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
2.細讀文本內容,提出“為什么”的原因問題。
本單元的四篇課文是一個整體,以閱讀策略的達成為教學目標,呈現層次性、遞進性和發展性,關聯緊密,要求一篇比一篇高。如《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是學習從整體和部分進行提問;《蝙蝠和雷達》是嘗試從不同角度提問;《呼風喚雨的世紀》是練習對問題進行分類和篩選;《蝴蝶的家》則要求學生能獨立提出問題并嘗試把問題分類,選出最有價值的問題嘗試解決。
教學時,有不少老師利用單獨一個課時教學與提問策略有關的內容,這雖然便于集中提問、分類和篩選,但由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停留在表面,不容易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因此,可以將文本理解與策略學習結合,嘗試在細讀文本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問,達到理解內容和學習提問的有機融合。
教學時可以嘗試從提出“為什么”的問題入手,實現提問策略與理解課文相融合。如《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中,“為什么媽媽說一棵豌豆苗是一個小花園?”“為什么落到水溝里的那粒豌豆認為自己是最了不起的?”“為什么想飛得最遠的那四粒豌豆都沒有很好的結局?”這些“為什么”,有的指向文中的重要語段,有的指向文本的情感表達,有的指向課文的思想內涵。在細讀文本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這些“為什么”并在語言文字中尋找這些“為什么”的答案,可以讓提問變得更有情感和趣味。
3.品析表現方式,發現“怎么樣”的策略問題。
文章寫了什么,顯而易見;可怎么寫的,卻深藏奧妙。學生善于針對課文內容或聯系生活實際提出“為什么”的問題,但卻不容易提出“為什么這樣寫”和“怎樣寫的”等與表達方式、表現手法有關的問題?!厄鸷屠走_》的課后對提問角度給予了指導,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寫法上來提問,并給出了范例問題“為什么課文沒有具體寫后兩次實驗”。這類問題包含著批判性思維。對學生來說,這類提問難度較大,教師應加強指導。
在前后對比處提問。鋪墊、對比、襯托、照應等是課文中常用的表現手法,這些就可以在學習中,通過前后對比,引導學生提問,感受表達效果。如《一粒豆莢里的五粒豆》中“作者為什么要寫其他四粒豌豆?”《呼風喚雨的世紀》中“寫現代科技為什么還要寫古代社會?”《蝴蝶的家》中“開頭為什么要進行環境描寫?”引導學生通過對比辨析,深入體會寫法的妙用。
在修辭手法處提問。在細節的描寫上,一般會使用比喻、擬人、設問、排比等修辭手法,這些手法的運用可以使讀者產生豐富的聯想,使描寫的對象更生動、更形象,增強文章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如在《蝴蝶的家》中,學生提出了“作者在寫尋找蝴蝶的家時,為什么用了這么多設問呢?”“課文第二自然段運用大段的排比寫蝴蝶身體的特點,有什么用處呢?”提出這類問題,引導學生從對文本的感性理解轉入理性思考。
在結構安排處提問。文章的開頭、過渡、結尾處也是問題的生發點和生長點。對這些地方的關注和深思有助于學生對文章整體結構的把握。如《呼風喚雨的世紀》文中有“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一句,可以引導學生從內容上提出“這句詩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為什么20世紀的科學成就可以用這句詩來形容?”還可以提出“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從文章結構角度提出問題。
閱讀策略單元是統編語文教材中的特殊單元,雖然側重于策略的學習和指導,但不可忽略對課文的理解,更不能將兩者割裂。對提問策略單元而言,只有對內容的深入理解和深刻感悟,學生的問題才更有針對性,提問質量更高,進而實現提問與理解的共生。提問有助于深化理解,深入的理解又能促進批判性地提問,在情理之中實現語文要素和人文精神的高度融合。
【參考文獻】
[1]言志國.指向“提問”策略的說明性文章閱讀教學實踐[J].小學教學研究,2019(5):80-82.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市蘇州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