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若寧
摘要: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涉及諸多層面,需要管理人員掌握工作制度和原則的同時,兼具先進的教育理念和適宜做法。以文化視角為切入點,可以為學生管理工作提供較為新穎的視角,促進高校學生工作質量的提升。剖析文化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價值和功用,把握利用文化進行學生管理的工作原則,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效管理方法的凝練萃取,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高校管理 ? 學生工作 ? 文化視角 ? 校園生活
一、文化對于高校大學生管理的價值和意義
文化的含義極為廣泛,在進行高校學生管理中所探究的文化范疇,僅限于校園文化這個專指領域。校園文化本身具有多元的構成體系,包括校園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而每一種文化的子系統則又非常繁雜,彼此影響。不論是有形的文化還是無形的文化,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都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充分利用好校園文化的積極影響,可以促進學生更為健康、持續、快速的發展。教師和管理人員在進行學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認識到“文化”這種“軟力量”對于學生發展的價值和意義。概括而言,文化對于大學生的發展有著三重的價值和意義。
首先,文化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價值認同。人作為一種社會屬性的生命體,雖然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但是其根本屬性仍存在于社會范疇之中。從這個角度分析,人之所以為人,關鍵之處就在于其自身具有獨特的社會文化特征,認同自己所屬社會的文明傳承、生活理念、行為規范和社會規則。對于大學生來講,文化的價值包括個人、學校、國家三重責任的解讀。校園文化中有著諸多關于個人道德修養,品行塑造以及學習進步的相關知識和內容,可以為大學生提供明確而清晰的發展路徑和方向,支持大學生健康持續發展。校園文化中還有許多關于學校發展的理念、路徑、措施等相關層面的內容,對于學校的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大學生作為學校的組成一份子,也應當積極了解相關文化,并爭取成為文化傳承和發揚的代表。校園文化中還有關于家國情懷,民族發展的眾多知識與理念,可以讓大學生形成良好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能夠積極主動的承擔起屬于自己的那一份社會義務和國家責任。形成個人、學校和國家三個層面的正確認同,有利于大學生在學習、生活和為了的工作中,建立良好的心態,掌握專業的學識技能,更好的服務社會,完善自我。認同所處社會的主流文化,以此來引導和約束自己的行為,修煉自己的內心,這才是文化認同的作用和價值。
其次,文化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情感認同。每一所高校都有屬于自己的校本文化。具體而言,包括諸如“學校文化理念,校訓,學風”等內容。這種自入學之初,即開始“全面浸入式”的熏陶和教育,讓學校的各種文化理念和教育真諦,在學生的內心中開始生根發芽,并逐步成長,成為影響其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精神坐標與力量。在此過程中,學生對于學生的文化認同也應當逐步衍生出情感認同,也就是說學生開始將高校作為自己的文化精神寄托之所在。實際上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發展過程,學校的文化理念滋養學生的心靈,學生的認知和實踐又踐行學校的文化理念,如此循環往復,生生不息,讓大學生開始從情感的維度認可學校的教育,愿意接受學校的管理,發展的一定階段之后,則可能出現完全的自主管理。
再次,文化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行為的認同。高校的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形式多元,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文化藝術活動,可以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審美與認知,同樣可以影響他們的行為與表現。通過文化活動的積極影響,發揮其內在的教育價值和作用,引導大學生形成積極的認同,并由此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控制自己的行為,塑造自己的行為,這是一件具有重要意義的工作。眾多高校的社團工作和學生會工作都是非常理想的文化活動組織者,通過各種明確主題的文化活動,可以在行為層面影響大學生積極的發展,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二、利用文化因素進行高校學生管理的原則
利用文化活動對大學生進行管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避免由此出現一些脫離實際,或者生搬硬套的現象,保障管理工作切實發揮實效,促進大學生健康發展。
(一)靈活性原則
靈活性原則是指在利用文化因素支持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相關人員,包括教師和管理人員需要深刻把握工作的精神內涵,以追求實效為第一目標,不拘泥于某種方式或做法,以適宜的文化主題和工作方法都可以采用。在選取和利用文化主題的過程中,教師與管理人員需要注意多樣手段與方法的應用,包括顯性文化和隱性文化的利用,以及常規教育和隨機教育的融合,還有自主學習與集中學習的融合,線上學習與線下學校的融合等。教師可以將文化的主題和內容盡量的拓展,只要是積極的文化都可以考慮列入應用的范疇。秉持凡有利于大學生健康發展的文化主題,皆可為我所用的理念即可。比如“五四精神”“長征精神”“儒家經典”“古希臘哲學”“工匠精神”“詩詞歌賦”“非遺傳承技藝”等等,都是文化教育的優質資源,而且這些資源需要與學校的教育理念相結合,形成豐富的文化教育資源寶庫。
(二)系統性原則
利用文化要素去支持學生管理工作不僅需要資源,還需要方法和理念。在構建文化教育資源的過程中,教師和相關的管理人員需要將系統性作為必須堅守的原則之一。所謂系統性是指在利用文化要素去進行學生管理的工作中,管理人員需要將文化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加工和主題構建,將文化主題與學校的教育理念融合到一起,形成持續的、動態的、發展的、完整的教育體系。教師和管理人員需要積極進行探索和嘗試,避免因為主觀懈怠或者客觀局限,從而降低標準或者應付了事,將文化教育作為一種常規教育之外的點綴和陪襯。構建優質的文化主題教育資源庫,任重道遠,繁紛復雜,需要多個部門和多個崗位的人員,協同努力,集思廣益,立足學校,凝練特色,豐富體系。比如,高校在進行儒家主題的文化教育時,則需要考慮校訓中關于“勤奮創新”“立德立行”“允公允能”“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等相關的內容,在大學生入學之初,就進行關于相關文化主題的新生教育活動,在后續的生活和學習活動中,教師和管理人員需要持續在各種活動中,將文化教育作為常態化的活動,滲透到日常生活之中。包括寢室文化構建、班級文化構建、學習文化構建以及其他各種形式的宣傳和影響,促進大學生用各種優秀文化理念來引導自己的思維,指導自己的行為,陶冶自己的情感,明確自己的追求。
(三)多元性原則
多元性原則是指教師和管理人員在開展文化教育活動過程中,充分利用各種載體和平臺,通過“見縫插針”“隨機應變”“推陳出新”“鍥而不舍”等多種方法,開展系列活動。比如,教師和管理人員可以利用學生社團去組織各種文化主題教育和宣傳活動,包括“我的中國夢”“大學生的歷史責任和使命”“我所理解的校訓精神內涵”“傳統文化與專業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人生的追求與目標”等等,眾多的主題作為載體,開展包括“班級演講比賽”“社會實踐活動”“主題征文評選”“傳統文化藝術宣傳節”“創建紅色網絡空間”“校園志愿者”等形式不同的教育活動。以系統為內在的主線,開展多元形式的教育活動,讓文化教育發揮實效,就是成功的文化教育活動。
三、文化因素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方法
如何利用文化因素,在高校學生的管理工作中探索具有實效的方法是每個教師和管理者都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概括而言,可以分為三個環節來完成該項工作。第一個環節是構建特色主題文化,第二個環節是學習特色主題文化,第三個環節是宣傳特色主題文化,三個環節彼此之間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形成完整的文化影響管理工作的內在鏈條。
(一)構建特色主題文化
南宋大儒朱熹曾有名句“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來闡釋學習的道理,這個道理在利用文化要素支持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同樣適用。這里的“源頭活水”就是獨具特色的高校文化主題內容。簡單劃分可以稱之為“學習文化”“生活文化 ”“ 藝術文化”三個方面。顧名思義,上述三種文化主題都是關于學習活動、日常生活和文化藝術的內容。教師和管理人員需要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機會和載體,進行特色校園教育文化的構建。構建過程分為“資源收集”“分類歸納”“總結提升”“設計課程”“豐富存儲”幾個部分。第一部分的資源收集主要是指將符合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文化主題進行收集整理,建立數個主題的原始資源庫。第二個部分則是進行凝練提升,將已經收集到的資源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篩選與整合。第三個部分開始進入課程設計工作,將相應的文化主題進行課程框架與內容的設計,構建屬于高校的特色文化課程。最后一個部分就是保持資源庫的持續更新與完善,讓文化教育資源日益豐富。
(二)學習特色主題文化
如果說構建具有校本特色的教育文化主題資源庫是一項奠基工作,那么學習特色主題文化則是一項建設工作。根據前面所述的三種特色主題文化——學習文化、生活文化、藝術文化的特點,可以探索相應的教育方法。首先,學習文化是高校重要的教育文化組成部分,對于大學生的專業素質發展和綜合能力培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某種程度上講,實際上是高校教育文化的核心與主線。每個學習,尤其是新生如期階段,都要開展各種形式的激勵活動,鼓勵學生向先賢學習,樹立良好的發展目標和科學的發展方案。比如,教師和管理人員可以鼓勵大學生進行“我的學習榜樣”“學習心得分享”“思維方式的探討”“如何平衡學業與社會活動”“我校知名校友的學習故事”等等不同類型的學習互動。這些活動可以是“專題論壇”也開始“演講比賽”還可以是“興趣小組”或者“研究課題”通過各種豐富的主題文化學習活動,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意識,規范自己的行為,明確自己的目標,支持教師的管理。
其次,生活文化同樣非常重要,需要教師進行引領和指導。每個高校的學生生活都非常豐富多彩,教師和管理人員可以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將“寢室文化”“就餐文化”“情感文化”“運動文化”“理智文化”“勞動文化”“節約文化”等內容,作為生活教育的主題,鼓勵和引導大學生,積極的踐行每一種文化的精神內涵,用以指引自己的大學生活。
再次,高校需要充分的發揮藝術文化的引導和教育作用。藝術文化是高校教育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豐富著學習和生活的色彩,引導著大學生的審美取向,啟發著他們的興趣需求。校園特色主題文化不僅需要構建和應用,還需要進行宣傳。藝術文化是高校、學生進行自我宣傳的重要途徑,包括各種“文藝匯演”“主題表演”“文化宣傳”活動,這些活動可以通過“現場表演”“在線直播”“影視傳播”“交流演出”等各種形式,將高校的特色校本文化宣傳介紹給外部世界。這種活動,可以較好的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并深刻的理解本校教育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好的踐行學校文化,支持管理工作。
四、結語
每個大學生都是高校管理文化的構成因子,每一所高校的教育文化或者管理文化都是獨特的教育名片,教師和管理需要精心的構建校本文化,讓大學生和校本文化直接建立密切的聯系,實現彼此促進,共同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黃宇寧.傳媒文化視野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31):21-22.
[2]劉李蘋.傳媒文化視野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8,(36):66-66.
[3]張晗.基于文化管理理論視角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探索[J].青年時代,2015,(20).
[4]姜海濱,姚遠.文化管理理論視角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思考[J].教育探索,2013,(08):109-110.
[5]王云霄.文化管理視域下的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研究[D].浙江工業大學,2012.
(作者單位:徐州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