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霞
摘 要:本文分析了生豬的常見病發生特點,如豬瘟、腸胃炎、腹瀉等,并結合具體發病情況和發病原因針對豬的不同疾病類型給出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希望對促進豬的養殖業發展和日后常見病防治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生豬;常見病;防治措施
畜牧業是我國農民主要生產形式,近年來在國家扶持下得到了良好的發展,其中生豬養殖收益高且養殖簡單,是廣大農民養殖的首選,但生豬的常見病會對農民收益造成威脅,因此農民要重視預防,推動我國生豬養殖業可持續發展。
一、生豬常見病類型與治療措施
1.流行性腹瀉。豬流行性腹瀉多發于秋冬季,是一種經消化道傳播的病毒性疾病,豬感染后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頻繁排出水狀糞便,癥狀與腸胃炎相似。該病20世紀80年代初傳入我國,可在任意年齡段的豬身上發生,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有5到8天潛伏期,一周左右的小豬發病死亡率高于50%。
該病治療主要根據生豬實際情況用高免血清、恩諾沙星等藥物治療,同時該病具有傳染性,要注意將病豬隔離,治療基本上5天左右見效。
如:某農民的10日齡小豬出現腹瀉癥狀,經檢查是流行性腹瀉,該農民立即將小豬隔離治療,將口服補液鹽與土霉素堿拌勻溫熱到39℃進行喂食,每天灌4次,治療的同時保證小豬不脫水,一周后小豬情況得到緩解,病情控制穩定。
2.傳染性腸胃炎。豬傳染性腸胃炎主要發生在換季時,天氣驟變、春秋冬季交替時都容易發病,是一種通過接觸傳播的病毒性消化道傳染疾病,死亡率較高。該病臨床表現與豬流行性腹瀉相似,在治療時要注意區分,病毒存在于病豬的糞便和口鼻中,且具有康復后持續帶毒的特點,同時母豬感染后會通過乳汁傳染小豬,造成小豬大量死亡。該病在小豬身上潛伏期較短,24小時內就會爆發,成年豬的潛伏期為2~4天,此外病毒完全排除后依然造成小豬生長緩慢,因此該病以預防為主,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
預防傳染性腸胃炎時要做好豬圈消毒清潔,在病毒高發期要對小豬嚴格檢查,做好豬圈保暖,同時注意在10月到次年4月期間為豬群注射疫苗。
如:某養殖人員發現豬生病后立即隔離,將慶大霉素和鏈霉素混合溶解后每天為豬灌服兩次,將治療無效死亡的豬掩埋處理,防止病毒傳播。
3.豬瘟。豬瘟傳染性極強,是一種常見的免疫類疾病,感染豬瘟病毒的生豬臨床表現為食欲不振、排便次數減少、體溫升高和嘔吐等,患病母豬會產下死胎。該病在自然條件下只會對豬感染,死亡率極高,潛伏期為一周,有急性、慢性、最急性和溫和型四種類型,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列為A類法定傳染病。
目前該病主要以預防為主,發病后用克林霉素喂食,同時配合安乃近退燒。養殖戶要注意進行生豬的疫苗接種工作,降低發病率。
如:某養殖戶在疫苗接種后,觀察生豬狀態,定期檢驗免疫情況,對接種疫苗后仍無法產生抗體的豬做淘汰處理,避免豬群大范圍感染豬瘟。
4.鏈球菌病。豬鏈球菌主要感染幼齡豬,哺乳期小豬發病率100%,死亡率同樣很高。該病具有發病急、傳播快的特點,病豬的臨床表現為嗜睡、咳嗽、眼睛潮紅和呼吸加快等,病豬通常突然發病,體溫升高可達43℃。
該病治療原則為將四環素加入飼料,對發展為敗血癥和腦膜炎的病豬投喂抗生素,且母豬一旦染病要及時做淘汰處理。
如:因該病會通過傷口傳播,某養殖戶為防止小豬感染,將豬圈中尖銳物品及時清理,并且經常對小豬臍帶做消毒工作。
5.豬丹毒。豬丹毒是紅斑丹毒菌絲的俗稱,多發于梅雨季節,入秋后病毒活力下降。幼齡豬發病率較高,但傳播速度不快,病豬表現為頸背部皮膚淤血。該病致病原因眾多,如豬圈不衛生、飼料潮濕、飲用水不潔、小豬應激等都會造成感染豬丹毒。
該病治療方式主要是急性病用青霉素注射,一日兩次連續三日,若生豬群不斷發病,可采取接種疫苗的方式進行預防,八周齡第一次注射,十周齡補種一次。
6.弓形蟲病。弓形蟲病源在貓、豬和羊等的糞便中攜帶,豬通過食用污染飼料染病,同時該病也會通過呼吸道傳播,臨床表現與鏈球病相似,在該病防治工作中,應經常滅鼠,養殖人員少接觸貓,且養殖場內不養其他動物,以防將弓形蟲傳染給生豬,一旦發現生豬患病,應采用螺旋霉素喂食治療。
如:某養殖場規定養殖人員入場要進行全面消毒,喂食前仔細檢查飼料有無污染,避免污染飼料被豬食用,同時保持豬的飲用水清潔。
7.蛔蟲病。豬是雜食動物感染寄生蟲的情況也較為常見,蛔蟲會在豬的腸胃等消化道內寄生,寄生蟲吸收豬的養分導致豬生長緩慢,且蛔蟲會在豬體內順著消化道移動,最終隨糞便排出體外后與其他豬接觸造成傳染源擴散。感染蛔蟲病的豬主要表現為腹瀉、呼吸急促和體溫升高等,農民可以為豬定期做體內外驅蟲處理,控制豬群不要飼養過密,保持豬圈清潔,都能夠防止生豬感染蛔蟲。
二、生豬常見病防御策略
1.規范飼養管理。豬感染各種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攝取營養不足,因此養殖戶在養豬時要注意為豬群提供足夠營養,針對生豬不同階段的需求將飼料成分和數量進行調整,飼料在儲存時注意干燥脫霉,保證飼料清潔,在各疾病高發時間點提前預防,做好豬圈保暖,防止生豬體質變弱。
2.豬圈清潔消毒。要減少生豬常見疾病的感染率,保持圈舍清潔是有效手段,病毒多存在于不衛生的環境中,養殖戶在進行圈舍日常清潔時,要重點對飼料槽進行消毒,每日清理糞便,為生豬創造衛生安全的成長條件,不僅能減輕疾病治療工作量,也能有效保障自身經濟收益。
3.生豬保健。養殖戶在購買小豬時要注意檢查小豬健康情況,在將小豬放入圈舍前徹底消毒,且在一個月內不要讓小豬融入豬群,一是防止小豬產生應激反應,二是預防小豬帶有潛伏期病源。小豬融入豬群后好做好標記,定時接種疫苗,此外若發現生病生豬要立即采取措施隔離治療,防止病情大面積擴散。
三、結語
總之,養殖生豬必須要面臨疾病防治工作,農民要不斷加強對生豬疾病的了解,熟悉防治方法且要注意以預防為主,保持養殖區域清潔,降低發病率,避免因生豬疾病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失。
參考文獻:
[1]程艷軍.淺談家豬常見病的防治[J].畜禽業,2019,30(09):88.
[2]劉俊龍.生豬養殖中常見病的發生與防治對策[J].獸醫導刊,2019(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