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最近幾年,我國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同時林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林下經濟主要就是依托于林地資源為基礎,以林業科學技術作為支撐,種植一些適合林下生長植物微生物等等,這樣就可以實現林地生物的多樣化,同時也可以帶來新的林業經濟增長點,有利于實現精準扶貧,從而促使當地林農的收入水平以及物質生活水平提升。本文主要是關于林下經濟發展的研究,以供相關專業人士進行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林下經濟;發展模式;經營方式
在目前,為了實現林下經濟的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就需要相關的工作人員充分的利用各種各樣的自然資源,同時要求結合政府的相關引導。在林下經濟發展的過程之中,需要得到相關部門的有效配合,還應當充分以市場需求作為導向,利用科學技術作為發展的動力,加強養殖、種植和生產等等工作,這樣就可以實現林下資源科學合理的配置,實現產業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同時也有利于促使林地綜合效益得到全面提高,能夠顯著提高林農收入水平。另外,在當前發展林下經濟的過程當中,還需要充分將林農作為經濟發展的主體,同時建立相關的品牌戰略,還需要對于工作體制和機制大膽改革和創新,同時還應當針對于各方面的資源以及要素進行整合,這樣才能夠促使林下經濟實現標準化、規范化以及規模化的發展,不僅有利于實現林農的精準扶貧工作,還促使林下經濟、生態環境實現協調性發展。
一、經營方式
目前,在發展林下經濟的過程之中,應當要采取合理以及科學的經營方式,其中,比較合適的經營方式包括了典型示范、以科技為支撐。除此之外,還應當要構建專業合作社以及采取新型運作形式。
1.加強典型示范。在目前為了促使林下經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需要構建典型示范建設,通過加大資金投入或者是招商引資建立林下經濟基地。另外,示范性基地需要得到省級重點項目扶持,并且還需要得到用水用電以及林地用地等方面的扶持。
2.加強科技支撐。在目前就應當進一步的加強資金投入力度,同時要在林業經濟發展過程當中融入科學技術的力量,與此同時,要求相關的工作人員進一步的強化優勢產品及主導產品科學技術研發。在林地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需要切實的做好病蟲害防治、造林育林、種苗選育、森林防火以及林產品加工等等。與此同時,還應當構建科學技術服務平臺,要求相關管理人員可以切實做好技術性培訓工作以及給廣大的林農人員提供技術咨詢服務。除此之外,要求進一步提高市場營銷質量和營銷水平,這樣才能夠有利于林農可以獲得更大的利潤,規避市場經營風險,促使林農經營管理水平以及管理類質量得到顯著的提高。除此之外,對于農業部門、林業部門來講,需要對于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必要技術指導。
3.創新運作形式。在當前為了實現林業的進一步的發展,需要構建專業合作社,與此同時,還應當采用新型的運作模式,形成以林業基地為基礎的,合作社為支撐的經濟發展局面。除此之外,還需要切實的做好龍頭企業的建設工作,構建相應品牌戰略,同時需要以龍頭拉動區域林下經濟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為了實現林業經濟的進一步的改革和發展,還需要構建營銷隊伍和市場開發隊伍,同時還應當加強綠色產品研究和開發,這樣才能夠促使林業經濟產品市場化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發展模式
針對于目前林下經濟進行分析,林下經濟本身屬于一種循環性經濟,林下經濟主要就是依賴于林地資源,充分利用各種各樣自然資源以及自然環境選擇適合林下土地生長菌類、植物等等,這樣構建完善全面的生態系統,創立現代化復合型的經營模式,符合林地生物多樣化的要求,能夠促使農業經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同時有利于農民實現增產增收,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在當前,林業經濟發展比較迅猛,其中主要模式包括下列幾種類型:
1.林禽模式。在當前林下種植相應的牧草或者是保留一定的雜草,可以在周邊養殖鵝、鴨、雞等家禽,其中樹木天然可以喂家禽。另外,通風降溫,有利于防疫工作順利開展和實施,能夠創造良好環境。另外,家禽往往會吃蟲吃草,不會對于樹木產生破壞。家禽的糞便有利于林木的生長,不僅僅投資較少,而且不對環境造成較大的污染,具備良好效果以及前景。
2.林畜模式。針對于當前的林地養禽進行分析,主要包含了兩種模式,一種模式是放牧模式,主要就是在林間種植一些牧草,這樣就可以進一步發展肉兔肉、羊以及奶牛等養殖業。其中,牧草以及樹下的雜草可以用來飼養兔子、羊以及牛等等。通過在林地進行養殖能夠有效規避無場地的問題,同時有利于家畜健康發育和生長,可以給家畜群提供相對優越生活環境,還有利于動物防疫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實施。其次,由于在林地有著大量樹冠可以遮陰,這樣,在夏天的時候則比較陰涼,平均的溫度要更低,有利于家畜健康成長。
3.林菜模式。在當前,發展林下經濟的過程當中可以采用林菜模式,主要就是將蔬菜和林木一起種植,這是一種比較良好的模式,能夠產生較高的經濟效益,可以種植大蒜、洋蔥、辣椒、菠菜等多種蔬菜,通常來講一畝地在兩年的收入就可以超過1000元。
4.林草模式。林草模式主要就是在退耕還林之處種植牧草或者是保留雜草,通常來講,樹木成長的過程當中不會對牧場產生較大的影響,并且可以收割牧草來飼養畜禽比較合適。一般來講一畝地的林地可以收割牧草超過了600千克。
5.林菌模式。當前的林下可以種植食用菌,通過食用菌能夠解決林下土地大面積閑置的問題,另外,食用菌本身喜歡陰涼,而在林地比較涼爽,同時也通風,可以提供良好的環境,同時還可以縮減生產成本,有利于進一步的精簡栽培程序,促使產量得到顯著的提高。除此之外,采摘完林菌之后往往會產生一些廢料,這些廢料可以為林地樹木健康成長提供必要的養分。
6.林藥模式。在當前林下空間可以種植一些藥材,比如板藍根、白芍、金銀花等等,這些藥材在栽培的過程當中比較簡單,根據相關的調查資料顯示,一畝地可以年收入超過500元。
7.林油模式。林下可以種植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其中油料屬于一種淺根作物,不會和林地爭水爭肥,同時種植油料作物還能夠有效的避免水土流失,可以對于土壤起到一定的改善效果,能夠促使土壤當中的有機質含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林地經濟的發展,能夠促使農民收益得到提高,同時也有利于改善農民的生活,對于豐富農村地區物質文明生活也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另外林下空閑土地開發能夠促使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得到顯著的提高,另外,種植能夠促使土壤變得更加肥沃疏松,有利于植物健康成長,也可以促使林木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周明亮.關于發展林下經濟助推脫貧攻堅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作用和建議[J].農業與技術,2019,39(17):160-161.
[2]鄧金榮,趙華茂.林下經濟惠民生——永州市雙牌縣發展林下養殖紀實[J].林業與生態,2019(09):29-30.
作者簡介:楊孝斌(1972-)男,漢族,重慶市渝北區人,大專,農業經濟師,主要從事森林公園開發,建設及風景區資源保護,培育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