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鵬,劉林德,黃崇才,吳漫曄
(揭陽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揭陽 522000)
中藥傳統技能競賽設中藥性狀鑒別與真偽鑒別、中藥顯微鑒別、中藥調劑(含審方)、中藥炮制4個考核項目。選手通過技能操作、眼看外觀、手摸藥感、鼻嗅藥性等,展示其在日常學習和實踐中掌握的中藥性狀鑒別、中藥真偽鑒別能力;通過光學顯微鏡,從微觀世界來認識和鑒別中藥;通過審方與調配,展示對中藥飲片四氣五味、功能主治的熟悉程度;中藥炮制項目中,選手通過輔料準備、飲片炮制、輔料處理及清場等操作,按時完成炮制工序,展示其中藥炮制的精湛技藝。該項賽事是理論與實踐的高度融合,既考查選手中藥功效、審方注意事項與粉末顯微特征等理論知識掌握情況,也對選手中藥調劑和中藥炮制等操作技能有較高要求。該項賽事將引領和促進全國中醫藥高職院校完善“賽教融合”機制,強化實踐教學,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實現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若能充分發揮學校的理論優勢和企業的實踐優勢,選手將在該項賽事上取得較好成績。
每年3月份就開始為12月份的比賽做準備,主要面向大一和大二學生培養種子選手,篩選程序見圖1。

圖1 篩選程序
指導教師根據多年培訓經驗及積累的有關資料,設計中藥傳統技能競賽培訓講義和題庫,培訓講義內容包括:(1)中藥性狀鑒別與真偽鑒別:總結中藥性狀鑒別項目中350味中藥的功效,比較各味中藥的性狀特征,總結中藥真偽鑒別項目涉及的80味中藥的真品性狀特征,并收集有關易混淆品的圖片;(2)中藥顯微鑒別:以《中國藥典》為標準,收集比賽涉及的中藥粉末鑒別要點并總結成表,同時將拍攝及收集的有關中藥粉末的顯微特征圖、顯微彩圖、顯微簡圖、顯微手繪圖等匯集成冊;(3)中藥炮制:總結大賽涉及36味中藥的炮制方法及炮制成品的特征,同時將有關炮制樣品拍照,制作成相集;(4)中藥調劑:總結中藥審方、中藥處方調配相關知識點。題庫是將歷屆比賽的真題及樣題匯集成冊,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按上屆比賽規程及中藥傳統技能競賽培訓講義和題庫對選手進行培訓,保證選手對比賽項目十分熟悉,并舉行多輪淘汰賽,選出優秀選手,為年底的比賽做準備。
在選手對比賽項目十分熟悉的前提下,邀請行業專家來校對選手進行培訓,其中廣東匯康元藥業教師主要培訓選手炮制技能和顯微鑒別技巧,北京同仁堂揭陽大藥房教師主要對選手調劑技能及藥物性狀鑒別技巧進行培訓。行業專家能將其有關經驗和技巧傳授給學生,讓學生的操作更加規范。
讓選手利用課余時間,乘坐校車到北京同仁堂揭陽大藥房參加訓練,每周兩次。這種訓練方式能充分利用企業的藥材資源及其相關人員豐富的操作經驗,在節省訓練經費的同時提高選手中藥性狀鑒別和調劑能力。
由于藥廠的要求限制,選手主要利用暑假和寒假時間到廣東匯康元藥業見習,與行業專家交流,接觸各類藥材,為參加比賽打下堅實的基礎。
每年3月份就開始為年底的比賽做準備,保證選手有足夠的訓練時間。
上半年至少舉行3次淘汰賽,力爭選拔到技能達標、心理素質過硬的種子選手。
“十三五”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也是電力行業加快轉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在世界能源格局深刻調整,我國電力供需總體寬松,環境資源約束不斷加強以及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新時期,電力行業面臨一系列新形勢,主要表現為:電源結構清潔化、供應寬松常態化、體制機制市場化、電力系統智能化和電力發展國際化。
種子選手會與國賽、省賽的參賽選手一起訓練,國賽、省賽的參賽選手可傳授其比賽經驗。
為了保證選手有足夠的訓練時間,我們與實訓中心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在保證實驗室安全的前提下,盡量多開放實驗室,為選手提供良好的訓練環境。
選手每周兩次到北京同仁堂揭陽大藥房參加訓練,由校車接送,這樣既不給企業增加負擔,也不會占用選手過多的學習時間,還能保證訓練效果。
由于藥廠的要求限制,且其離學校較遠,利用平時的零碎時間進行訓練不符合選手實際情況,選手主要利用暑假和寒假時間到廣東匯康元藥業見習,這樣藥廠既方便管理,學生也能充分利用寒暑假時間進行訓練。
職業技能比賽能促進中藥技能的傳承與創新,激發行業企業關注和參與中藥學類專業教學改革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提高中醫藥高職教育的社會認可度,推動中醫藥高職教育又好又快地發展。校企合作培訓能充分發揮學校的理論優勢和企業的實踐優勢,成效顯著。
由表1和圖2可以看出,通過校企合作,我校中藥傳統技能競賽成績逐年提高,獲獎名次逐年靠前,并在2017年榮獲一等獎(全省第三名),是除東道主選手之外成績最好的。

表1 歷屆比賽所獲獎項比較(個)

圖2 歷屆比賽獲獎率比較
通過校企合作培訓,實現比賽培訓社會化、體系化、常態化和企業、教師以及學生“三贏”,解決備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具體見圖3。

圖3 通過校企合作解決的比賽培訓問題
3.2.1 比賽培訓社會化 經濟效益是企業賴以生存的基本需求,只有抓住了這個基本需求,才能激發企業的校企合作動機,調動企業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5]。企業可從多方面獲取經濟效益,如通過校企合作培訓,降低企業人力資源成本、培訓成本等。參賽學生學習能力、職業能力較強,一到企業即可上崗,不僅不會給企業帶來負擔,還能為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同時,企業可通過比賽,宣傳企業品牌,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強人才儲備,促進發展。
3.2.2 比賽培訓體系化 參賽或種子選手按上屆比賽規程及中藥傳統技能競賽培訓講義和題庫接受系統培訓,保證選手掌握知識的系統化、職業技能的規范化。
3.2.3 比賽培訓常態化 結合比賽規定以及選手能力,與企業商討合適的培訓模式和培訓時間,確保比賽培訓的常態化。
3.2.4 構建三方共管的實驗室管理模式 通過多年的比賽,與實訓中心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構建實訓中心監督+指導教師參與+比賽學生協管的實驗室師生共管模式。該模式下,實訓中心有關管理人員定期巡視實驗室,發揮監督、指導作用;指導教師在指導學生比賽的同時,督促學生管理好實驗室;比賽學生和種子選手作為實驗室的主要使用者,同時也是值班人員,要培養其主人翁意識,落實管理責任。這種模式能在保證實驗室安全、教師工作量無明顯增加的前提下,提高實驗室利用率。
3.2.5 賽教融合,營造以賽促學的氛圍 通過國家級、省級、校級技能比賽的有效對接,營造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良好氛圍。以比賽為契機,改善實訓條件,豐富教學資源,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
實踐表明,校企合作培訓能營造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氛圍,充分發揮學校的理論優勢和企業的實踐優勢,實現校企精準對接、精準育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