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久旺,于宜平,高 熒,馬騰茂,張欽德
(山東中醫(yī)藥高等專科學校,山東 煙臺 264199)
小規(guī)模私人在線課程(SPOC)是在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的基礎上提出的,作為后MOOC時代的代表,SPOC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MOOC大規(guī)模、以學生為主導造成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師生交互性差、考試通過率低、缺乏教學評價手段等問題。藥理學是醫(yī)學相關專業(yè)的核心課程,是聯系基礎醫(yī)學與臨床醫(yī)學的橋梁學科,也是以培養(yǎng)高素質技能型醫(yī)學人才為目標的高職院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fā)展以及各種網絡教學平臺的不斷涌現,藥理學課程教學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逐漸呈現多元化、信息化。SPOC已在多個課程中應用[1],現對基于網絡平臺的SPOC在高職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
傳統(tǒng)的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僅靠“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位老師”,授課方式單一,加之學生基礎差、底子薄、被動聽講,很容易失去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藥理學概念多,藥物種類多、用途廣、不良反應多、作用機制復雜,學生很難理解。藥理學教材普遍存在實效性差、內容與實際工作脫節(jié)等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以平時、期中、期末考試成績?yōu)橐罁捎谄綍r課堂表現不被納入評價范圍,因此學生考前死記硬背就能應付考試,不利于綜合素質提升。
SPOC是網絡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的融合,其將網絡平臺資源(如視頻,微課,在線測試、討論、作業(yè)、問卷調查等)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融合,既擺脫了傳統(tǒng)教學的束縛,又彌補了單純網絡教學的不足。
教師根據職業(yè)崗位需求重構課程模塊,整合開發(fā)資源,構建SPOC網絡教學平臺、建立標準化課程及試題庫等。如針對護理專業(yè)藥理學教學,前期廣泛調研,了解行業(yè)、企業(yè)對護理專業(yè)能力和技能的需求,吸納行業(yè)、企業(yè)人員參與課程建設,依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目標整合課程資源,構建藥理學課程體系,以藥理學基礎知識、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題等為參考建設試題庫。
將課程資源及試題庫上傳至網絡教學平臺,教師選定授課對象,構建藥理學SPOC。課程教學過程可分為課前、課中、課后3部分,主要流程見圖1。

圖1 SPOC教學過程
以藥物代謝動力學章節(jié)為例,教學重點為藥物的體內代謝過程、藥動學參數等,課前,教師先將多種資源上傳至網絡教學平臺,如智慧職教網絡教學平臺,再利用職教云平臺建立SPOC,明確教學目標,制訂授課計劃,合理分配線上、線下學時,并按計劃靈活開展SPOC教學。具體流程如下。
2.2.1 課前 教師:(1)上傳吸收、分布、代謝、排泄相關視頻和動畫,按章節(jié)建設試題庫;(2)發(fā)布公告,要求學生預習藥物代謝動力學內容,并將預習中的疑問留言至討論區(qū),及時完成課前測驗。學生:(1)查看公告;(2)參照課件預習相應內容;(3)在討論區(qū)留言;(4)完成測驗。
2.2.2 課中 教師:(1)根據學生課前預習效果,圍繞重點、難點及學生的疑問進行講解,并提供相關課件、視頻等資源。(2)使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如簽到,搶答(你知道哪些給藥途徑?你知道哪些排泄途徑?),投票(靜脈注射有吸收過程嗎?),頭腦風暴(肝藥酶誘導劑如何與其他藥物聯用,可能產生什么影響?),動畫演示(藥物的體內過程、首關消除、肝腸循環(huán)),測驗(從試題庫中遴選5道題)。
學生:(1)及時簽到;(2)小組討論并搶答、投票;(3)進行頭腦風暴,觀看動畫演示;(4)完成測驗。
2.2.3 課后 教師:(1)布置作業(yè):完成小組任務(尋找藥品說明書并說出其藥物代謝動力學原理);(2)考試:從題庫遴選10道題;(3)問卷調查:考查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1)完成總結、自我評價、考試和問卷調查;(2)利用課件鞏固所學內容;(3)預習下一次課內容。
不同的教學模式應采用不同的教學評價方法,SPOC由線上、線下兩部分構成,可分為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占60%,由在線評價(30%)和課堂評價(30%)構成。在線評價由教師和學生完成,包括學習任務完成情況、作業(yè)完成率、參與討論情況等;課堂評價主要由教師對學生課中討論、提問、測試、實訓等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過程性評價結果可作為教師調整下一單元教學設計及教學策略的依據。該評價體系強調過程性、客觀性、全面性。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定時進行問卷調查,及時獲取學生對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看法。總結性評價占40%,主要考查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可采用期末閉卷考試的方式。
高職院校與綜合性大學教育理念不同,高職教育注重職業(yè)性、實踐性[2]。因此,課程資源要體現豐富性、先進性和適宜性,保留傳統(tǒng)方法、舊標準的精髓,同時引入新方法、新標準。
蘇霍姆林斯基[3]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tài)度。由于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作用十分重要,因此設計有意義、有趣的活動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將基于問題的學習(PBL)、以案例為基礎的學習(CBL)、多媒體教學法等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結合,已在藥理學教學中進行過較多實踐。應用SPOC進行藥理學教學時仍可延用這些成熟方法,還可引入討論、投票、頭腦風暴、問卷調查等,輔助教學。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guī)劃》提出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與國家教育現代化發(fā)展目標相適應的教育信息化體系的目標。職業(yè)教育專業(yè)教學資源庫、精品資源共享課等伴隨著各種網絡教學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SPOC的本質是把優(yōu)質網絡資源與課堂教學有機融合,實現對教學流程的重構與創(chuàng)新,借助網絡教學平臺開展SPOC,可助力高職藥理學教學。將SPOC應用于藥理學教學,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而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大有裨益。目前,我校藥理教研室已將SPOC應用于藥理學課程教學,通過多方調研發(fā)現,教學質量、師生滿意度等均較傳統(tǒng)教學模式明顯提高,效果顯著。今后課程組將進一步優(yōu)化藥理學教學模式,為培養(yǎng)高素質技能型醫(yī)學人才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