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尤溪縣管前中學 張兆盛
所謂歷史課堂情感教育就是指學生們在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的同時會產生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另外也會產生自己的體會和感悟?;谛聲r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勢,初中歷史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課堂體驗和情感發展因素,并將情感教學不斷應用于教育教學實踐中。另外,歷史課堂情感教學也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投入自己的情感,將自己的心得體會與日積月累的知識應用于課堂中,起到感染學生的作用,不僅能夠讓學生們學到更多知識、收獲情感體驗,并且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們對于歷史課堂學習的興趣。歷史是一門能夠引起學生精神世界和內心情感共鳴的學科,其中蘊含的厚重的歷史文化、歷史發展軌跡、歷史教訓等,都能夠不斷地促進學生們個人人文素養的培養與發展,幫助他們朝著全面發展的方向靠攏,同時,歷史學科的有效學習也能夠提升學生對于國家民族的使命感和愛國熱情,促進他們踐行民族精神和提升民族自豪感。另外,歷史教師也應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們不斷關注時事形勢、全球性問題和國際問題等,帶領中學生將歷史與現實結合起來進行思考,以史為鑒,從前人的經歷和付出中得到啟示和警示,擔起新時代形勢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激發內心的愛國、報國熱情,同時將自己的這些情感投入到生活和學習中,與歷史課堂、教材、他人產生共鳴,不斷完善自身人格、推動個人素質的發展。
由于初中學生在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方面有所不同,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年齡的學生心理、學習基礎和認知情況而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培養計劃,并不斷進行優化和調整?;诖?,歷史教師在教學中要聯合實際情況來認知歷史的發展趨勢和發展經歷,讓學生們不斷了解中國歷史文化進程并對中國歷史的思想發展脈絡有較全面的認識,同時也要在老師的引導下,學會將歷史與現實結合,發展和完善個人的唯物歷史觀。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不斷了解古代文化的進展和對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并在歷史中學習過程中有效滲透了人文精神和愛國情感的培育,對學生精神世界的豐富、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起到了積極的促進和推動作用。例如,在近代歷史的教學過程中,簡單、直白的文字并不能使學生們充分體會戰爭年代的艱辛和不易,也不能切身感受歷史教材中那一次次戰爭中蘊含的深意,此時歷史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媒體手段來進行情感培養,通過播放視頻、圖片、文獻資料等,為學生還原真實的場面,使學生隨著視覺和聽覺的深入,了解教材中的歷史發展階段,并產生情感共鳴,最終達到宣傳愛國精神和培養人文精神的目的。初中學生們通過對現代歷史的學習,再加上歷史教師的指導,可以深入了解抗日戰爭及中國共產黨在抵擋外敵侵略時付出的艱辛,感受中華民族在崛起道路上付出的血淚和汗水,感懷先輩們忘我的付出和犧牲,體會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并學會珍惜生活、珍惜當下。
教師是學生的榜樣,起著巨大的示范作用。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保持平和心態,以客觀的態度看待歷史知識和文化,避免摻雜過多的個人主觀情緒,合理地表達自己對文本知識的看法,從而幫助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歷史教師要為人師表,做一個愛祖國、愛社會、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高尚人士,才能夠不斷引導學生的正向學習情感并認真學習歷史,進而不斷引導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發揮學生自身的歷史邏輯思維能力,并鼓勵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促進個性化發展。在教學中,歷史教師要和學生之間互相尊重,并不斷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以學生個人素養的提升為目標,圍繞歷史核心素養來開展教學活動,促進中學生全面發展。在學生的成長經歷中,積極的情感教育會讓他們形成自己的認知、自己的觀點以及自己的感悟,并在教師的指導下成長為人格健全、心理素質良好的人,逐漸成為他們心中內在的道德力量和精神支柱。
相比于傳統教學,新時期的教學老師應該不斷地從生活實際出發,以課本為依據,緊扣學生們的生活學習要求,構造有趣、開放、互動的學習模式,進而能夠確保教學相長,并提高學生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老師引導學生參與歷史教學活動時,不能過分強調自己的引導作用而造成學生們的學習狀態是被動的,不能夠很好的注重學習體驗和學習質量,所以對于歷史的教學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要改善這一現狀,歷史教師要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們播放如視頻、音樂、朗誦、圖片等,引導學生保持學習的活力,激發其自身創造性,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并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在此過程中,教師也要運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指導學生來學習歷史知識,使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有助于學生不斷記憶和理解,產生更多的體會和感悟,最終不斷的突破歷史傳統教學的模式,綜合發展學生思考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多媒體教學中,教師運用直觀的圖片和生動的影片,將那些抽象的歷史知識和無趣的歷史背景轉化為直觀、生動、具體的畫面,更有助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深入理解,提升他們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打造積極向上的歷史課堂。
教師對于學生學習的影響十分重要,這不光體現在教師的行為、思想、學識、素質、能力以及他們教學的方式,也體現在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上。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我們的初中教學老師應該不斷從實際出發,以課本為切入點,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思維模式,創新教學方法,并重視歷史知識拓展的作用,為學生構建良好的課堂學習模式,并聽取學生的心聲,適時調整教學方案,與學生一同學習、一同進步,建立和諧的師生互動關系,從而促進教學相長,不斷提高孩子們對初中歷史學習的積極性和活躍性,打造高效的歷史課堂。在活躍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們更愿意主動學習歷史知識,自覺記憶和掌握文本中重要的知識點,有效的互動也會促進學生自身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提高,使得學生綜合全面發展。
在老師課堂教學的領導下,學生能夠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其他學生的討論,從而進行多樣化分析,不斷的了解歷史知識,對于同一個歷史問題有自身的看法和認識。在合作學習中,對于那些晦澀難懂的歷史內容,學生們可以在小組內進行學習,事先規劃好學習目標,并為每個人分配相應的學習任務,接著分頭收集相關資料和圖片。在以合作學習模式為主導的歷史課堂上,教師要關注情感教育,在合作中培養學生合作與競爭的意識,讓學生們在課堂教學中提升他們的參與感與自身素質,有效地發揮發散思維能力,活躍課堂氣氛,更有助于初中歷史的教學。比如,學生們通過對歷史數據的搜集,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抗日戰爭中受傷人數的真實情況、體會革命先輩們揮頭顱灑熱血的豪情壯志,直觀的了解革命烈士不畏艱辛、頑強拼搏、最后取得長征勝利的過程。學生們在小組收集到的這些真實的數據和歷史場景,會有效引導學生產生愛國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用誠懇、真實、客觀的語言來不斷帶領學生一同學習,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讓學生們對歷史知識產生深刻印象。作為華夏子孫對祖國的光輝燦爛成就,教師應該慷慨激昂的進行解讀,渲染豪邁、奮發的情感;對于我國落后挨打的慘痛局面,教師應該賦予痛心、低沉的語調,使學生體會弱國的無奈與妥協、悲哀與無助,從而鼓勵學生不斷學習、振興中華,努力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喚起學生心中的愛國意識,并教育學生熱愛黨、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以及尊重先烈,崇敬先烈的情感和品質。作為老師,要尊重歷史事實和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不應該以自己的個人情感誤導學生的思維發展,也不能帶有個人情感的去解讀歷史的人物和事跡,應從客觀出發,進行不斷引導和教育。
創建一個融洽的師生互動關系對于教學成效來講是十分重要的。在歷史課堂上,只有師生共同處于平等地位,學生才更樂于配合老師設計的教學活動,并在老師的適度引導下,不斷活躍課堂氣氛。教師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才能鼓勵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進行高效的學習,并在此過程中能將理論知識運用到生活應用中。另外,加強老師對于學生的指導影響作用,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積極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充分備好課堂內容,更有助于提高初中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積極性,豐富學生的課堂生活,更多進行小組討論和互動,最終達到能夠充實歷史課堂和完成教學目標,以及學生學習質量和效率的上升。
總之,初中歷史教師必須要聯系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注重學生的課堂體會,尊重學生,在歷史知識的傳授過程中,客觀、真實、真摯地引導學生不斷思考和尊重歷史,進而加強學生的社會參與感、責任感和民族自豪感,不斷提升其自身素養和道德品質,更好地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