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慧
(河北省灤平縣第一中學,河北 灤平 068250)
物理是一個重視實驗的學科,教學時不僅要讓學生正確解答問題、完成學習任務,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在做物理實驗時,需要充分了解實驗原理,才能進行創新、拓展,根據實驗原理選擇實驗器材、安排實驗步驟、進行誤差分析等。如進行實驗“打點計時器和紙帶處理” 時,基于長度、速度、加速度的測量和計算以及相關內容展開,并有意識地進行內容拓展。
在高中學習科目中,物理學科較為復雜,對于學生來說是較難的科目。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單純地講解課本知識,會讓學生覺得物理知識十分枯燥,導致學生的物理學習積極性降低,甚至對物理學科產生厭惡情緒。實驗是高中物理教學中重要的學習活動,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的實驗演示來判斷、思考、研究,再進行自主實驗。通過物理實驗,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物理知識,體會物理的樂趣,對物理知識產生興趣,提高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要成功地完成物理實驗,學生首先要明確實驗的目的和要求,然后了解實驗的各個步驟和注意事項,最后對實驗進行分析總結,再通過相互評價得出結論。實驗過程就是學生思考的過程,做實驗時必須認真、仔細。例如,在做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實驗時,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明確不同計時器得到的數據是不同的,教師提問:如果用打點計時器和光電門計時器,在平板上或是在氣墊導軌上做實驗,得到的數據會有什么不同 哪個更準確呢?在設計電路實驗時,采用限流電路還是采用分壓電路呢?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行實驗探究,既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探索思維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和組內成員進行較好的溝通、交流,學習他人的優點,彌補自身的不足。做物理實驗時經常需要團隊合作,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個人的創新能力,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例如,在進行電表讀數實驗時,需要學生分工合作,一人操作,一人讀數,一人記錄,組內學生一起進行對實驗結果進行探究。物理實驗操作要求非常嚴格,否則實驗結果會出現較大誤差。教學中,學生要注意教師的演示,一些細節問題教師也要和學生著重說明,讓學生更好地完成實驗,減少實驗誤差。例如,在“平拋運動” 的實驗中,教師應強調“裝置調水平”“Y 軸處于鉛垂”“斜槽末端平” “小球從同一位置靜止釋放”;在“ 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時,應要 “先接通電源,再釋放紙帶,且讓第一、二兩點間的距離接近2mm”等 。
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很多物理知識都是通過對生活實踐中一些現象的研究、分析、總結得出的。傳說瓦特小時候在廚房里看祖母做飯,灶上有一壺開水,壺蓋啪啪作響,不停地往上跳動。對于這種司空見慣的事,瓦特卻感到好奇,猜不透是什么原因使壺蓋跳動,就問祖母,祖母對此當然是漫不經心和不耐煩的。于是,他就蹲在火爐旁邊細心地觀察,剛燒水時壺蓋很安穩,水要開了,壺里的水蒸氣冒出來,推動壺蓋跳動了,他把壺蓋揭開蓋上,蓋上又揭開。他還把杯子、調羹遮在水蒸氣噴出的地方,然后反復驗證。最后,瓦特終于弄清楚了,是水蒸氣推動壺蓋跳動。瓦特從此沉迷其中,努力不輟,終于發明了蒸汽機。通過這個例子可以看出,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多觀察,將物理與現實聯系起來。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除了傳授物理知識之外,還應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認知,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物理知識的重要性,明確物理研究是一項富有創造性的工作。應用物理知識解答實際問題時應實事求是,每一步的推導應有理有據。做物理實驗時,需要保持認真嚴謹的實驗態度,記錄數據和實驗結果時一定要準確、誠實地記錄,實驗結果與所要探究的問題息息相關,教師在教學時也要注意對學生學習習慣、個人的關懷,讓學生感到親近,沒有距離感,不能給予學生過大的學習壓力。教師與學生處理好關系不是簡單的溝通或者簡單鼓勵就完事了,而是要長期關注、耐心引導、真心對待。在教學中,要明確學生才是主體,教師只是輔助者,要通過階段性的引導讓學生自主探索。做實驗時,教師要讓學生自由分組合作,設置合適的實驗環境,讓學生在合作中共同進步,最后對各小組的實驗結果進行評比,實驗結果有誤的小組可一起去探究問題,發現并解決問題。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具備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學習。通過實驗,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相關知識,養成自主學習探究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