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芬
(河北省淶源縣第一中學,河北 淶源 074300)
新課標實施以來,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應有的尊重,教師也有了更為自由的發揮空間。但由于某些高中語文教師對于新課程標準理解膚淺甚至錯誤,在教學實踐中,過于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放任自流;過于倚重現代教育技術,或只重視形式而漠視內容,使得高中語文教學由一個誤區陷入了另一個誤區。
以學生為主體并不等于教師的指導和引領缺位,當發現一個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存在偏差或者體會不夠深入時,教師應適時加以引導,這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在教學實踐中,由于對新課程標準理解不到位,相當比例的高中教師在教學中將原來傳統的課堂教學理念和思想徹底摒棄,最大化地追求學生自主化課堂氛圍的創設,并過于強調學生獨特的體驗,對學生的回答一味大加表揚,由原來的所謂"一言堂"變成了"萬言堂",而教師這種片面強調個性、忽視及時引導的做法,雖然表面上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氛圍,但是由于沒有正確地引導和評價,對于學生各種層出不窮的見解,教師往往用"很好"、"正確"等比較概括的詞語進行總結,一節課下來,幾乎全是學生在說,教師只是在不停地說"好""很好""不錯"等夸贊之詞,而全然不顧其見解與體驗是否科學、合乎情理。
1.多媒體技術使用不當,課件設計質量不高。主要存在兩類比較突出的問題,一是就大多數高中語文教師而言,由于缺少專業的計算機軟件應用知識,再加上部分教師的創新學習需求不高,動力不足,因此部分教師在課件制作中缺乏科學性和藝術性,例如將講稿變成電子教案,課堂教學照著電子教案念,這樣的多媒體應用毫無現代和先進可言;二是就年輕高中語文教師而言,他們對于現代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使用水平很高,而為了凸顯現代技術的功能與魅力,部分教師將教學課件制作得過于花哨,課件內容重點、難點不突出,缺乏條理性,華而不實,一味追求動畫與聲音效果。這兩類突出問題都淡化了高中語文教學內容,造成本末倒置、喧賓奪主,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2.多媒體教學被泛用濫用,多媒體教學互動性不足。多媒體課件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視聽等感官需求,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多媒體輔助教學由于其明顯優點,因此成了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必備載體和模式。當前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一些教師無視教學內容,教學必用多媒體,課堂上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視聽代替朗讀,語文教學的藝術性受限。 現代教育技術是以現代教育理論為基礎的,現代教育理論要求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然而在實踐中,雖然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日益廣泛,但是教師依然是講解的中心,學生依然是被動的接受者,僅僅是將板書變成了多媒體瀏覽,教學媒介改變而教學理念未變,現行多媒體教學互動性明顯不足。高中語文教學的隨機性很大,師生們在分析、探討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但是每個課件的程序都是預先設計好的,導致教學按部就班,學生思維受到極大的限制。
改革是中國發展的必然之路,是社會各方面發展的共同話題。改革的首要任務便是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高中的語文教學改革也不例外。就思想觀念來講,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有著明顯的局限。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1.就語文論語文的封閉主義。這種觀念將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隔離開來,局限于"小語文教育"天地,唯我獨尊,視野狹窄。2."目標在于取得功名"的"利祿主義"。這種觀念將語文教學的目標局限于高考,升學成了高中語文教育的唯一目的,整個的教學過程都圍繞著應試作文章,與其他學科一起自覺不自覺地強化了高中教育目的的單一性。3.脫離實際、照本宣科的形式主義。教學方法單調,缺少變化;教學過程固定,模式統一;教學內容僵死,缺乏時代活水;課堂氣氛沉悶,缺乏青春活力;脫離學生實際,忽視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不足,參與意識差。
對于高中生來說,學習能力是具備了的,思維能力較之以往也有很大的提高了,分辨是非的能力也增強了,他們有著極強的好奇心,他們渴望探索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世界,他們有著極強的自尊心,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他們用盡一切辦法,而成為一個好學生也是重要的方法之一,他們有極強的社會交往的欲望,他們渴望與他人溝通交流,在這種渴望的驅動下,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為了能夠讓學生這些渴望都得以實現,展開拓展性的學習是很好的方法,這可以讓學生的眼界開闊,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怎樣進行拓展性的教學呢?首先我們必須明確,拓展性的學習也必須要與課本知識有一定的關聯性,不可是教師隨意地選擇,一定要對學生有一定的啟發性,可以從中學到做人做事的道理。拓展性學習的最好方式就是小組合作,教師可以給每個小組一個課題,讓學生根據這個課題進行調查研究,但是對教師來說并不是只要把課題布置下去就可以了的,教師也要對自己所布置的課堂有深入地研究,在學生研究遇到瓶頸的時候,要適當的引導學生,如果發現學生的觀點有原則性的錯誤時要及時糾正,不要讓學生做無用功。另外對課題的選擇也有很高的要求,課題一定要符合學生現階段的學習能力,不要讓學生研究那么晦澀難懂的課題,有一定的難度但是不可讓學生望而卻步,失去研究的興致,好課題可以迎合學生的興趣,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會空前高漲。在研究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與學生的交流,讓學生感覺自己的學習過程是被重視的,是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