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朝暉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一八四團第二中學,新疆 塔城 834407)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構建新的課程體系提出許多具體目標,其中在課程的內容和課程的實施上要求"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些目標提出的宗旨都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小學信息技術作為一間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其教學是實現新課程目標的一個良好載體,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條極好途徑。而傳統的信息技術教學存在著教材內容的滯后、教師"過分"的主導地位和學生學習方式的陳舊等諸多弊端,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喪失了信息技術教學作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功能。
為此,筆者認為要讓信息技術教學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就必須對教學過程進行改革、創新。結合自身教學實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在傳統的信息技術教學時,許多教師在教學準備時,都十分《崇拜"、"敬畏"教材,總以為教學不能離開教材上的內容,因此在教學時始終不敢偏離教材一步。在備課時對教材內容的研究也十分重視,"照顧"得面面俱到。
而新課程強調"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的意思是要求我們教師在使用教材時,不能僅僅停留在教材的框框之內,而因根據學生的需要,在教學內容上有所作為、有所創新。
我曾經參加過一次市教研室組織的教學研討活動,活動中安排了三位教師上研討課,課題是"大空探索",教學目標是通過學生在網上查找有關太空方面的知識,來培養學習網上信息的搜索技能。前二位教師在教這節課時,都把大空搜索方面的內容準備得十分充分,課聽下來似乎大同小異,沒什么新意,而且學生對這方面知識似乎也不是十分感興趣,課堂的教學氣氛比較沉悶。惟獨第三位教師的課,讓我們所有聽課的教師都感覺到眼前一亮,有耳目一新的感覺。這位教師與前二位教師較明顯的區別就是他把課題換成了《網上過年"(那時正好新年即將來臨)。整堂課,學生始終在一種興奮的狀態下進行學習。學生不僅自然地學到了網上搜索的技能,而且還學到了我國傳統節日的許多知識,提前體驗到新年的喜悅。
這堂課給我的啟示就是:我們在教學中絕不能因循守舊,抓住教材不赦,而應該根據教學實際,要敢于大膽創意,大膽設計,讓教學內容更生動,更及時,更能吸引學生。只有抓住真正有效的教學內容,才能讓學生學習得更加有效。
學生的創新想法、創新活動,往往來自于對某個問題的興趣和好奇心。而信息技術課就是一門能較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學科。對此,作為教師就應該很好地利用這個有利條件,同時面對新課程,教師也要及時地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在這點上,教師教學組織的創新就顯得十分關鍵。
學生對信息技術課本來是充滿好奇心的,但在傳統教學的組織中,教師往往忽視對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常常用枯燥的示范演示開始教學,使學生的學習激情從一開始就處于低谷中,甚至帶來厭煩的情緒。因此,要想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教師在教學組織上,就要為學生設置新奇、困惑、充滿情趣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因"疑"生趣,用"疑"生奇,產生創新動機。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民主、和諧的環境中學習,有利于解放思想,煥發自尊、自強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使他們敢于創新。教師要尊重學生,改變“惟我獨尊”、"“師道尊嚴”的觀念,樹立起正確的“學生觀”,誠心誠意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改變《“滿堂灌”、“一言堂”》的陳舊教法,實行教學民主,教師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從講臺走下來,從“中心位置”到“退居二線”。
如在上面提到的市教學研討活動中,學生面對的都是外校的教師,學生自然的地感到陌生和拘束,課堂氣氛容易變得沉悶。但有一位教師在還沒有正式上課之前,組織學生一起做游戲,繪一些物品找類別,老師也走到學生的中間和學生們一起參與,氣氛立刻變得融洽,學生也活躍起來了。到開始上課時,這個游戲的內容又正好為學生在利用分類進行網絡搜索打下了基礎,真可謂是一箭雙雕。當然,師生間民主、和諧的關系也不是靠一兩節課就能建立的,而是要牢固樹立起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的觀念,在長期的教學中與學生逐步形成的。
幾乎所有的學校電腦室教師機上都安裝"電子教室”軟件,我們在平常的聽課當中經常發現教師喜歡用教學廣播軟件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全程控制,甚至時常中斷學生的學習,"好心"的為全體學生示范如何操作。而其實過多的教師講解和示范只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阻礙學生自主學習和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信息技術課本身的特點就是強調學生的實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就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實踐活動空間,在學生的實踐過程中,凡學生能動手操作的,教師絕不代替;凡學生能動闡述的,教師絕不替代。通過讓學生在動手中學習,在動手中思維,在思維中動手,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基本途徑。
因此,教學中要精心設計好練習題,要注意練習的層次性,特別要設計好發展練習,以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口如在學習幾何圖形的繪畫時,我給學生設計了一道練習題:讓學生用幾何圖形設計一個機器人。這道練習題既讓學生練習了幾何圖形的繪畫,又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和創造力,設計出了各種新穎獨特的機器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