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敏
(吉林省東豐縣南屯基鎮中心小學,吉林 東豐 136300)
我校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目標,著力開展培養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健體習慣。良好的衛生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良好的勞動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安全習慣等,努力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健康的心理情感、高尚的道德品質。
結合“三愛”教育,“愛學習”從培養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入手。學校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學習知識,不僅僅是上課、聽講、做作業、考試,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讀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形成自覺讀書,終身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讓他們在讀書中成長,成為一個真正的讀書人,文化人。閱讀帶給人以智慧,是汲取營養、獲得知識的精神動力;閱讀帶給人以文明,是打造書香社會的現實要求;閱讀帶給人以力量,是提振精神、勵志興業的重要支撐。閱讀帶給人以幸福,是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根本內涵。
我們以創設“閱讀之鄉”、“詩詞之鄉”為契機,以評選“閱讀之星”“書香班級”為途徑,以打造“書香校園”為目標,以“日讀一小時、季讀一本書、半年一交流、年終一考評”活動為載體,以制度作保障,從多個方面不斷著力,為廣大師生提供閱讀空間,搭建閱讀平臺,堅持不懈的把我校的讀書閱讀活動不斷推向深入。
一是堅持把“三愛”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緊密結合 。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熏陶作用,以建設優良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以優化、美化校園環境為重點,建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代特征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把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體育活動作為進行“三愛”教育的有效載體。我校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人文精神培養為核心,以服務全校師生為宗旨,以優化、美化校園文化環境為基點,以踐行“進取、創新,文明、和諧”的學校精神為支點,以涵養人文精神和提高人文素養為目標,以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用先進的學校文化陶冶師生情操,滋養師生心靈,提高師生人文素養,不斷加強學校物資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設,努力構建優雅、溫馨、和諧、人文的精神樂園。
二是將“三愛”教育與學校日常工作結合起來。從每天做好班級的衛生、校園內衛生開始,培養學生勞動光榮、愛學校、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情感。組織學生做好晨掃、課間快樂運動、每周大掃除、文明餐桌等每日微勞動,鍛煉動手能力,增強生活本領。學生的衛生習慣以及思想認識都有了很大的改觀。現在經常看到有學生主動撿起地上的垃圾,丟進垃圾桶里,這些“伸伸手,彎彎腰”現象內化為學生自覺行為。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區,積極參加勞動體驗活動,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推動了學雷鋒活動的常態化。到兒童福利院去看望孤殘的孩子們;到社區慰問孤寡老人;到社區參加傳統節日、義務勞動,爭當建“四城”創“五鄉”的小宣傳員和志愿者。
三是將“三愛”教育與重大節日活動結合起來。運用好清明節等民族傳統節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感恩教育。把“三愛”教育內容融入到開學第一課、我校開展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伴我成長”主題演講比賽和征文活動;“三愛”入隊儀式;“童心向黨”歌詠比賽活動;“感恩母親”三八、母親節系列活動;“學雷鋒”走進社區系列活動;“清明節網上祭英烈”活動;“學雷鋒,爭做美德少年”等系列活動。緊緊圍繞“倡導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傳承與時俱進紅色信念”為主題,開展了讀一本紅色書籍,看一部紅色電影,聽一次紅色講座,上一次紅色網站,觀一批紅色景點,講一個紅色故事系列豐富多彩的紀念活動,對全校師生進行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我們先后數次組織學生到南照山烈士陵園祭掃和到謝芳將軍紀念館參觀活動,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新學期開學第一周組織全體師生利用網絡媒體觀看了《抗戰》、《太行山上》、《血戰臺兒莊》、《唐山大地震》等優秀影視作品,并開展師生征文比賽。通過一系列活動,對學生進行重溫歷史、勿忘國恥、矢志振興中華的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青少年憂患意識及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勤奮學習。
我校以“我的中國夢”為內涵,以“美麗校園從我做起”、“學雷鋒、心向黨、見行動”等為主題,把“三愛三節”教育和小公民教育相結合。實踐證明,“三愛三節”主題教育活動提升學生品性修養的有效途徑,開展“三愛”教育活動以來,學生的學習勁頭越來越大,成績也越來越優秀;學生的衛生習慣以及思想認識都有了很大的改觀。 平時學生在自己的行動中,能自覺遵守紀律,變得有禮貌,在生活中懂得謙讓,關心他人,改掉了任性、自私的毛病,師生的精神面貌、品德修養愛國主義情懷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三愛”主題教育活動作為學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與載體,對于學校的建設與發展,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我們堅信:在市、縣關工委的親切關懷和悉心指導下,在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之下, “三愛”、“三節”主題教育活動一定能夠在我校更深入、更持久的開展下去,并使之植根于校園,發芽、開花、結果、飄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