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昱芳
(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北果元中學,河北 保定 073200)
學生能否對數學產生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主要依賴于我們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選擇和使用密切相關.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與生活是永遠無法分離的。如銀行利率、股票的上漲與下跌、衣服打折、球賽記分……這些與生活聯系緊密的詞語出現在七年級的教材和練習冊上.一些缺乏生活常識的學生紛紛犯難,常常連題目都不理解:什么是利率?是打4折的衣服便宜還是打6折的便宜?又如在學習“圓的面積”的時候,可以設置疑問.“為什么自來水的管道是圓形的而不是長方形的”、“你們有沒有見過正方形的自來水管”,這樣一個帶有生活常識的問題.一提出,學生馬上對它充滿興趣,交頭接耳,議論紛紛,這樣使教材的內容融入趣味的生活情節中,讓學生帶著興趣去學習新知識,使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誘發學生再次學習的興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主動性,點燃起他們對數學“愛”的火花,使“無涯的學海”變成“知識的樂園”.
數學充滿了“神秘”,數學充滿了“趣味”,讓學生在“神秘”中探索,讓學生在“趣味”中學習.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盡量將數學的趣味性以及數學自身的魅力展現給學生,使他們能盡早地投身到數學問題的研究中去.例如:在講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時,教師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個三角形紙板,把三個角剪下后擺成一個平角,并抓住時機進行點撥,學生自已去發現“三內角之和為180度”這一規律.即“三角形的內角和度數定理” .類似這種發現法教學,學生學得愉快,記得牢固.在例如:在講初三兩圓的位置關系時,我自制了一套幻燈片,結合物理知識,應運動學的觀點,在幕布上使一圓逐漸向另一圓靠近,使兩圓之間從外離到外切,再到相交、內切、內含的變化過程,從而讓學生發現了兩圓之間的五種位置關系,增強了直觀性,降低了難度,減輕了負擔,同學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了知識,教師還可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進行實地考察和測量,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使他們深感數學知識大有用武之地,學好數學其樂無窮.
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青少年時期的學生愛美之心尤為突出。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數學中的美學因素,寓美于教,以數學所固有的美,喚起學生的數學美感,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數學美主要體現在簡潔的數學語言,對稱的數學關系,和諧的數學結構,奇異的數學聯系,優美的板書畫上.例如,講“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時,可先準備一些蜻蜓、蝴蝶等昆蟲標本,讓學生仔細觀察,從中體會出形狀美的奧妙,進而總結出軸對稱圖形的定義和性質。使學生在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有一種美的享受,接著再讓學生舉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軸對稱圖形或物體的實例,這樣枯燥的數學課即刻變為欣賞課.
在農村中學,學生難以領會和掌握較為復雜或困難的方法,這里主要以下面四種為主:
分析,即將某一知識或某一題目分為幾部分進行研究和討論.綜合就是將所研究和討論的問題的各部分組合起來構成一個新的整體.分析和綜合是密不可分的兩種思維方法.
歸納,即將多個有共同點的問題結合在一起,找到他們的共同點,從而得出結論的方法.演繹,就是將歸納出的結論(或是所學知識)運用到解題中來的一種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是從一些例題中歸納出來的,當把它們運用到解決問題中來時,也就是演繹,只要學生掌握了這兩種方法,并有效地結合起來,這樣便能從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解決特殊,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
這是初中較為重要的思維方法,類比即為將多個事物進行比較,找出異同的思維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類比,可增強對兩種公式的理解,并可使學生對公式的運用有進一步的幫助。聯想,即在思考某一事物時想到相關問題的思維方法.如在學習分式的性質時可以聯想分數的性質,從而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分式與分數之間的變化關系使學生思維從各方面發展.
抽象,即將事物中存在的某種規律(或事物的特性)抽象出來的思維方法.概括,即將所抽象出來的規律(或事物的特性)概括起來的思維方法。如:函數圖像和性質就是這兩種方法的綜合運用.
總之,通過以上幾個方面進行教學,既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又可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審美能力,同時也體現了“教與學”的和諧統一,總之,針對農村中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培養,還需要在教學實踐進行不斷總結,不斷完善,不斷提高.